完成《向西北局和中央、主席的报告:<走马到职报陕情>》
发布时间:2016-12-24 18:05
作者:
浏览:178次
1964年12月24日,胡耀邦完成《向西北局和中央、主席的报告:<走马到职报陕情>》。在这份九千多字的报告里,胡耀邦一方面按照会议的主题,阐述了他对社教运动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观点,这些观点当然都离不开毛泽东不断强调的阶级斗争的总体框架,但在联系到陕西的运动情况时,他就鲜明地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在《陕西社教要特别注意什么》这部分中,他说:“全省已经清洗了(即双开)六百六十多个脱产干部。性急了一点。性急了就难免出差错”。他说,“如果否认他们(干部)中的大多数能够在群众充分发动的条件下,在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的条件下,可以进步,可能变好,因而不采取思想从严,处理从宽,而采取大批处分和清洗的办法,看起来似乎是彻底革命的办法,实际上同样是一种消极的错误政策。”对于补划漏划地主富农成份的问题,他说:“土改时确系地富成份,但几经沧桑,现在剩下孤老残疾,生活相当穷困的,和虽有劳动力但生活和家底已经一般,本人表现老实的,补划不补划?前一种属于可以不划的,后一种属于可划可不划的,我主张不划。”
除此之外,他还以不小的篇幅谈到“怎样把生产搞上去”和“一个特殊问题——陕北问题。”他说,“从去西安第一天起到现在,脑子几乎每天都在盘算生产搞上去的问题。”“这几年陕西省的农业相当地落后了。第一,整个生产力上升很慢。第二集体经济很脆弱。”他说:“生产为什么掉队了?有些同志认为这是因为陕西两条道路斗争特别严重。但是有同志认为这不是唯一的原因,原因还在于我们的同志对组织和领导集体生产有保守思想。……在生产斗争上是小手小脚,慢慢腾腾。……我赞成这种看法。”他特别提出了“肥料问题”,对“多年来陕西有个争论,是水第一呢,还是肥第一?”讲了自己的看法。对于“陕北问题”,他说,“要把这样一个极端落后的黄土高原根本改造过来,当然是不容易的。但是,许多同志认为,如果若干年前,树起雄图,抓住要领,拿出措施,埋头苦干,则可断定情况已经大不相同。因此,大家认为再不能蹉跎岁月,务必急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