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利明:访胡耀邦夫人李昭

发布时间:2017-05-04 12:02 作者: 浏览:367次

几年前,为写《胡耀邦传》,我专程赴京拜访了耀邦夫人李昭。岁月流转,斗转星移,年近八旬的李昭,经历人世沧桑、世态炎凉的长期磨砺之后,她的近况如何?心态怎样?耀邦为何安葬在共青城?他的子女今安在?诸如此类,为世人所热切关注……

去年国庆前夕,正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我如约来到紧连中南海的一栋环境优雅的四合院。庭院绿树掩映,芳草清翠,鲜花散发出阵阵芳香。这就是耀邦任中共中央总书记3年后,于1984年从富强胡同6号搬到这里居住的地方。

徐海峡秘书热情地将我迎到6年前李昭大姐和我谈话的客厅,笑容满面地对我说:”你稍后,李昭大妈马上就来接见你。”

我环顾简朴的客厅,只见正面墙上挂着表情慈祥、深沉凝重的耀邦遗像,下边摆放着丛丛盛开的鲜花和青翠的松柏,两旁排列着整齐的书架,里面井然有序地放着耀邦生前喜爱的各种书籍,也摆放着我访问李昭时赠送的《陈明仁将军传》、《程潜传》、《谭震林传奇》、《名人风采》等书。右边的矮柜上,端放着中央领导和各界人士吊唁耀邦和瞻仰江西共青城耀邦墓的照片镜框。整个客厅给人庄严、肃穆之感。

不一会儿,李昭面露慈祥的笑容,从里屋向我走来,亲切地对我说:”呵,老熟人了,你从家乡远道而来,辛苦了,请坐!请坐!”

在我面前的李昭,身板硬朗,步履矫健,精神矍铄,白发如银,声音洪亮,举止高雅,脸上的皱纹抹平了许多,比早几年我访问她时似乎年轻了好多岁,虽年近耄耋,看上去不到古稀。我不禁兴奋地说:”李昭大妈,您比早几年年轻多了,我为您的健康感到非常高兴。”

“心情豁达开朗,乐观大度,自然可以延缓衰老。”她一面笑吟吟地说着,一面将一盆水果放在我面前的茶几上,一面叫女服务员周德华沏上一杯清香的绿茶。

我不揣冒昧地闻到:”李大妈,我最近访问张闻天夫人刘英,她已94岁高龄,我问她怎么称呼,是叫大妈还是叫大姐?她爽朗地回答:‘还是叫大姐好!’”由此看来,我还是叫你李昭大姐怎样?

“叫什么都行,那就叫大姐吧,刘英大姐比我大15岁哩!”听着她亲切的乡音,诚挚的话语,敬慕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禁开怀大笑。

“李昭大姐,我与一位党史工作者争论过您出生在湖南宁乡,祖籍也在湖南,对方硬说您是安徽人,您的籍贯到底是哪里?”我开门见山地提出第一个问题。

“当然是湖南人。我1921年出生于湖南宁乡,后随父亲浪迹天涯,来到安徽宿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放弃高中学业,毅然投身战地服务,团,参加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救国行列。1939年,我冲破艰难险阻,辗转来到延安,进入共产党创办的女子大学深造。这时,将原名李淑秀改为李昭。在女子大学深造的日子里,我与时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耀邦相识相爱,我的籍贯是湖南,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李昭大姐如数家珍,回忆那难忘的峥嵘岁月,沉浸在无比幸福中。

 

亲不亲,故乡人。在李昭大姐面前,我毫无拘束地向她提出了几个世人关心的问题。

“李昭大姐,现在社会上对耀邦的患病和逝世有各种传闻,有的报刊说他由于解大便用力过猛致死,又说吃西瓜时突然去世,甚至说他是被人谋害的,究竟真相如何?”我直截了当地向她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有的刊物报道耀邦的死因和经过是有出入的,这主要是调查研究不够,或道听途说,或任意杜撰。写人物传记和纪实文学必须真实,真实性是纪实的灵魂。你说对吗?”李昭大姐显出严肃的表情,向我叙述了耀邦突然发病和抢救过程。

198948,耀邦吃完早餐,准备去怀仁堂出席中共中央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855分,耀邦进入怀仁堂,兴奋地与政治局各位委员握手、谈话,显得异常激动。

会议于9时正式开始。约40分钟后,突然耀邦站起来自言自语道:”我胸闷,难受。”他边说便迈开蹒跚的步伐,准备离开会场。与会者见他脸色惨白,大汗淋漓,病势严重,会场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这时已是940分。

“快叫医生!”不少委员异口同声。

霎时,三部警卫车一齐开动,像离弦的箭,鸣着喇叭,迅速地去接医生。

此时,耀邦紧闭双眼,面如土色,不能说话,斜躺在座位上。有人焦急地问:”谁带了保险盒?”正好江泽民随身带了以应急需要的硝酸甘油片,便忙送到耀邦的嘴里。这对争取时间、进行抢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到10分钟,中南海保健处的医护人员迅速赶到。再过5分钟,北京医院的一生带着全套急救设备赶来,并临时抬来一张床,对耀邦进行就地抢救。怀仁堂的一端成了抢救耀邦的临时病房。

为了抢救耀邦,北京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和协和医院的心血管病专家们也火速被接到现场。经专家们会诊,确定耀邦患的是突发性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扑动,房室传导障碍。经医务人员全力抢救,耀邦的病情稍有稳定。

下午420分,医疗专家们认为胡耀邦病情有所稳定,可以上救护车,便将耀邦送入北京医院继续救治。

在北京医院,专家们进行仔细会诊,认真确定救治方案。北京医院抽出最好的大夫和护士,成立了特医、特护小组,为耀邦精心治疗。

经反复检查,胡耀邦的心脏下壁、后壁及右心室有大面积梗塞。肌酸激酶正常人仅一进三十二单位,他却达三千三进四十单位,估计心肌坏死严重。专家们深知,(CK)超过三千单位的心肌梗塞,一般都是预后不良的。

耀邦病重住院期间,邓小平专门派秘书来医院探视,杨尚昆、彭真、宋任穷分别两次到医院探望,李鹏在出访日本之前专门到医院探望,陈云、李先念分别两次打电话询问他的病情和治疗情况,邓颖超专门写信给耀邦,要他安心养病,徐向前、聂荣臻、王震分别打电话询问耀邦的病情。乔石、胡启立、姚依林和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其他一些同志,中顾委、中纪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政协的领导人,也都先后到医院探望或打电话询问耀邦的病情。经医务人员竭尽全力抢救和治疗,耀邦的病情仍然时好时坏,令人十分担忧。

1989415清晨,耀邦醒来的比较早。

“哈,我生病的第七天了,7天没有事,看来危险期已经过去啦。”耀邦高兴地说着,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

医师轻声告诉他,这七天可不是没有事。早几天,靠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反复发生心房扑动,有时心率很慢。这两天,刚停用升压药,病情略有好转,但仍然必须卧床静养。今天上午还要安排会诊。

“我住院七八天了,今天打扫一下卫生才好。”耀邦吃力地说着,身边的工作人员连忙拿来刮胡刀,替他刮了一下胡须,梳理了一下头发,耀邦显得精神多了。根据医生的意见,需要静躺解大便。7点多钟,耀邦需要大解,护士拿来了大解器皿。”耀邦的大解比较顺利,大解后还吃了西瓜,吃完西瓜,还和我们讲了话。”

李昭严肃地说,”因此,报刊上说什么耀邦解大便时,‘工作人员扶着他的手,只觉手一松,头一歪,背了过去,耀邦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李昭沉思片刻,纠正道:“事实上,耀邦吃完西瓜,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外边情况怎样?’他在病中仍然关心学潮的情况,工作人员回答道:‘没有什么,您安心养病吧。’不一会儿,耀邦表情痛苦,讲不出话来。虽经医务人员竭力抢救,已无力回天,他的心脏于735分永远停止了跳动。”

沉默,短暂的沉默。客厅里沉静异常,空气似乎要凝固起来。

“李昭大姐,你能坚强地活下来,而且如此豁达开朗,真是难能可贵!”我无比敬佩她的高尚情操和顽强意志,由衷地赞叹道。

然后,我向她提出了世人关心的第三个问题:“李昭大姐,社会上仍然流传着耀邦安葬在江西共青城,是遵照他的遗愿,有些新闻媒体也这样宣传,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不是他的遗愿。耀邦溘然逝世,这是我们料想不到的,他自己万万没有料到会走得这么快,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的话要说呵!是我要求将他的骨灰安葬在他生前热爱的共青城。”

李昭心情平静地向我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耀邦逝世不久,李昭向中共中央有关领导提出要求:将耀邦同志的骨灰安葬在他生前寄予热切希望的共青城。其理由有三:一、耀邦的远祖允钦公,自明朝由江西乐浯溪迁到浏阳,江西是耀邦的祖籍。耀邦的祖先世代居住在江西高安县的浯塘(今龚坊乡浯塘村)。约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晚期(16世纪末),一位名叫胡允钦,字建十的农民,携家眷理考江西故土,风尘仆仆地来到湖南浏阳的中和乡定居,中和乡的后人尊称允钦公为浏阳“西岭胡氏”的先祖,在族谱上称他为“建十公”。迄今为止,这支胡氏宗族在浏阳定居已有余年的历史,耀邦是胡允钦的第20代孙。他的祖上,世世代代住在汐叮阳西岭的中和乡。索源寻祖,人们对先祖的出生地永远怀着眷恋之情。

二、耀邦从小参加革命,是大家熟知的“红小鬼”,他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工作、战斗过多年,江西是他革命的发祥地。19325月,不满17岁的耀邦,从少共湘东特委技术书记的位置上,调往江西永新湘赣省委做儿童工作,同时参加苏区“反帝同盟”。19331月,他到达瑞金。不久,他在中央苏区儿童局工作。先后担任中央苏区反帝拥苏总同盟宣传部长兼青年部长、少共中央局秘书长。在苏区期间,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书海行舟,博览群书,丰富了自己的科学知识,经受了严峻的锻炼和考验,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中央苏区团的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34年初,刚满18岁的胡耀邦便担任团中央局书记,至9月底,离开瑞金,进行举世闻名的长征。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耀邦担任团中央书记时,对江西共青城的建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里留有他风尘仆仆的身影和热情爽朗的笑声。共青城所在的鄱阳湖区,原来是荒无人烟的山地,在团中央的号召下,50年代初,第一批来自上海的知识青年在这里安家落户,开垦荒地,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垦荒创业者。1955l129,耀邦作为团中央书记,受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委托,带着党中央的亲切慰问和殷切期望,来到创业者中间,和他们同吃稀饭、炒黄豆、萝卜干,鼓励他们坚忍不拔,战胜困难,为垦荒队写下“共青社”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1978926,身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的耀邦,在听取共青垦殖场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青年团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汇报后,欣然命笔写“共青垦殖场”几个大字。

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19841212,已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耀邦,在日理万机的百忙之中,再临共青城,登高俯瞰,凭栏远眺,找人谈心,与老垦荒队员合影,并挥毫题写“共青城”三个遒劲刚健的大字。

19851015,在共青城垦殖场建厂30周年欢庆之际,耀邦发来了热情洋溢和寄予厚望的贺信,勉励新老建设者们“继往开来,再展宏图,一往无前地为共产主义壮丽事业英勇奋斗”。

耀邦投身革命几十年仅回过一次故乡,却两次亲临共青城,先后3次为共青城题词,给共青城写祝贺信。耀邦光明磊落、为政清廉、无私奉献、一身正气的高风亮节,永远激励着共青城人勇往直前。经过新老垦殖场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共青城英姿勃发,生气盎然。耀邦生前热爱自然,酷爱光明,他从自然中走来,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他最终要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共青城环境幽雅,没有尘世上的喧嚣,耀邦长眠在这祥和的环境中,必将永远安息。李昭的要求终于得到中共中央的赞同。1990125,胡耀邦逝世1年又8个月之后,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的骨灰运离北京,由妻子李昭率子女们陪伴着登机南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来到机场,为当年的总书记、大地之子送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副主任杨德中,与耀邦的家属一起扶灵到共青城参加骨灰安葬仪式。

李昭的心海随着机身起伏,卷起层层波澜,48年的夫妻恩爱,化作感情的波涛,在广漠的天宇飘荡起伏,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李昭非常感谢墓碑的建造者匠心独具,设计精巧。巨大的墓碑形似红旗的一角,三角形花岗岩碑雕刻着胡耀邦浮雕像,旁边依次排列着中国共产党党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和中国少先队队徽,象征着墓碑的主人与这三个政治团体的不解之缘和他生前在不同时期所作的永不磨灭的卓越贡献。

李昭记忆犹新,往事如在眼前。耀邦少年投身革命,成为少共的领导者;青年献身共青团,成为一名杰出的青年领袖;晚年致力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为落实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战略决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名留青史,心在人间。

耀邦陵园位于共青城富华山上,东瞰都阳湖,西揽原嘱山。墓碑高4.43,底边长1o米,重73吨。“旗角”直刺广裹无垠的苍弯,“旗子”下面是一块引人注目的黑色大理石墓碑,横跨陵墓的底部,用金色的字体刻写着中共中央委员会撰写的耀邦同志的生平简介。庄重的安葬仪式结束后,李昭伫立墓前,久久不忍离去,鞠躬默念:耀邦,你已经回到你生前热爱的地方,永远安息吧。你的光辉业绩,彪炳日月,永垂青史!

听着李昭的亲切、激情的话语,笔者不禁忆起19965月走访共青城的情景。只见耀邦陵园,钟灵毓秀,四周苍松翠柏,鲜花怒放,芳草青青,成千上万的白鹭时而在低空飞翔,好似在护卫耀邦这位一身正气、心在人间的伟人。举目远眺,青山碧水,气象万千,连江泽民总书记来这里瞻仰时,也由衷地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这里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呵里”。

如今,每年前来悼念耀邦的有30余万人次,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温家宝、乔石、王兆国、王光英、李铁映、费孝通等,也有各地、各部门、各界的领导干部、人民群众和社会知名人士,还有港、澳、台同胞和海外的华人华侨及国际友好人士。前来瞻仰者敬献的花篮、花圈和束束鲜花,常年不断,抒发了人们对耀邦无限怀念之情。他们在心中默念:耀邦,您在这青山绿水之间,鲜花芳草之中,静静地安息吧。

和李昭大姐亲切地交谈中,耀邦夫妇树立的模范家风和对子女的培养,时时在我心中激荡。

耀邦夫妇对子女的教育和要求极为严格,共同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家规、戒律,如严格限制子女公车私用,甚至不让自己使用的国产轿车停放在家里,子女们很自觉地不坐父母的轿车。李昭办个私事,一般是步行或搭乘别人的顺路车,为子女做出了表率。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内出现了“经商热”、“出国潮”,有的高干子女依仗父母的权势,或倒卖文件,或大谋私利,大发横财,败坏了党的形象。然而,身任中央总书记的耀邦,忧心忡忡地指出:谁要是利用我的牌子和地位,谋取私利,干错事坏事,我将毫不留情,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他还郑重地发出警世格言:“公则明,廉则威,正人先正己。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来呵。”他为政清廉,光明磊落,两袖清风,为子女们和各级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楷模。

他身体力行,在任总书记期间,没有让子女出国留学,经商发财。4个子女,都在国内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耀邦已经逝世11年多了,如今子女的情况怎样?我带着世人关注的问题,向李昭提出:”请您是否谈谈子女的近况?”

李昭嫣然一笑,欣慰地告诉我4个子女的成长情况。耀邦和李昭于1941年冬喜结良缘,终成伉俪。在48年的夫妻生活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他俩共有4个孩子,三子一女,结婚后第二年,胡德平生于抗日烽火连天的延安。他于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文革”期间被打成“黑帮”的子女,受尽欺凌。粉碎“四人帮”后,当了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侯外庐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通过了学位答辩,致力于红学研究。他的外表和气质酷似父亲,温文尔雅,颇有学者风度。1996年笔者和他交谈时,他慢条斯理,平易谦和,没有一点高干子弟的优越感。他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中央统战部秘书长等职。他的妻子是安子文的女儿安黎,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厦门市副市长。德平1988年从中共中央统战秘书长的位置上改任统战部第五局局长,主管各经济组织的统战工作,兢兢业业地工作着。1992年进中央党校深造。在推选参加党的“十四大”代表时,他以较高的票数当选为代表。现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老二刘湖,生于1945年。因政治风云变化,时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改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代理主任,率部队开赴前线作战。耀邦夫妇经过共同商量,便把未满40天的次子送给陕北老乡刘世昌。刘世昌当时是延安南区一位模范合作社社长。耀邦激动地对刘世昌说:“从现在起,他就是老区人民的孩子了,一定要姓刘,名字也要请你取。”老刘想来想去,最后说:“那就叫他刘胡吧!”耀邦说:“也好,不过‘胡’字要加三点水。”就这样,刘湖留在陕北的黄土地上,跟随刘世昌生活了13个春秋。直到1958年,刘老汉才把刘湖送到耀邦夫妇身边。胡耀邦夫妇叮嘱儿子:“你永远是刘老汉的儿子,是老区人民的儿子。”1964年,刘湖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刘湖上学时一放假就跑回延安老家去了,一住就是一个月。他的妻子是外交部原副部长王右平的女儿王阳子。刘湖曾任经贸部进出口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现任经贸部科技司司长。他为人谦和,尽职尽责,一直保持着老区人民儿子的本色。

耀邦夫妇的小儿子叫德华,排行老三。德华1977年南京军事院校毕业,经与父亲商量,决定到外地工作,因为他感到这样做便于当时身为中组部长的父亲开展工作。多年来,德华在外地过着普通市民的生活,并与当地的一位军队干部的女儿结婚。他特别注意高干子女的形象,严格要求自己。虽然亲朋好友劝耀邦将小儿子调回北京,但他们的好意都被耀邦婉言谢绝,认为德平在外地工作,有利于锻炼成长。直到1986年底小儿子才转业回到父亲身边,在一所大学担任普通教师。德华的妻子是一位普通工人。德华因工作出色,在耀邦辞去总书记的情况下,被调到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从事科技工作。他在科技战线上勤奋拼搏,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小女儿随母姓叫李恒。1974年,德华从南京写信给母亲,希望父母能为妹妹上学找找门路。不久,德华收到了父亲的回信:如果你相信这种腐朽没落的东西会永远存在下去,你就不但不配做一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甚至连一名资产阶级进化主义者都不如。直到1976年,李恒才由工厂根据她的表现,极力推荐进人大学。大学毕业后,李恒曾任《中华内科》杂志编辑、中华医学会秘书长。现在,李恒在一家外资医药公司任职,发挥她在医药专业方面的才干。

当笔者问李昭大姐孙子的情况时,他欣慰地告诉笔者,他有2个孙子、3个孙女,都在学校读书,在父母的熏陶和老师的培育下,他们品学兼优,茁壮成长。

谈话将要结束时,徐秘书和服务员小周,分别为我们拍照,以作留念。

李昭大姐离休前,曾任北京市纺织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北京市委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离休后,她发挥时装专家的特长,担任北京服装协会会长,热心社会活动,为发展纺织业和时装设计而日夜操劳。

谈话间,她不无歉意地告诉笔者,今晚他要参加全国政协举行的国庆盛大宴会,不能理我吃晚饭。临别时,她送给我两本最近出版的装潢精美的《怀念耀邦》的书。书的出版问世,适逢耀邦逝世十周年。此书是耀邦在各个时期的战友、同事、部属所见所闻耀邦的言行举止的真实回忆,全书史料翔实,真实可靠,洋溢着对耀邦光明磊落、一身正气、无私无畏、清正廉明、高风亮节的无限敬佩之情。这对我正在撰写《胡耀邦传》弥足珍贵。

我如获至宝,连声道谢。李昭大姐将我送到门口,满脸堆着慈祥的笑容,挥手道:欢迎你下次再来作客。”

步出庭院,只见满城华灯璀璨,节日胡耀邦墓全景的北京分外妖烧,令人心醉。回到下榻宾馆,我思潮翻滚,浮想联翩,情不自禁地打开《怀念耀邦》的扉页,欣然挥就一首七绝:为政清廉垂典范,永留清白在人间。浩然正气堪景仰,高风亮节启万代。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