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作客扬大

发布时间:2013-05-28 21:04 作者: 浏览:166次
作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5月18日下午,我会会长胡德平作客扬大。在“红楼梦与扬州”专题讲座中,他以“曹雪芹笔下的中国商人”为主题,探寻曹雪芹时代的社会商业活动、东西方贸易等史实,并深入探讨曹学与红学的研究方向。
 
清末,中国商人“主宰”全球
 
中国商人何时主宰过地球?这个问题,让大家充满好奇。胡会长认为,曹雪芹所处的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商品经济已相当发达,和世界贸易交往也非常密切,“中国的茶叶、陶瓷和丝绸大量出口到欧美,英国人喝了中国的红茶,这才改变了喝冷水的习惯。”他说,清朝建立之初,由于长期战乱,GDP萎缩到828亿“国际元”,占全球GDP的22%,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也被印度莫卧儿帝国取代。但到了鸦片战争前夕的公元1820年,中国的GDP膨胀到2286亿“国际元”,占全球GDP的33%,为明帝国GDP最高值的2.38倍,其中,中国清代“十三行”是古代规模最大、管理制度最完善的贸易组织。
 
《红楼梦》全书共48个“洋”字
 
清朝官商、皇商究竟有多富有?皇商的经商模式和11年兴衰过程又是怎样?特殊时代产生了哪些经济变化?胡德平认为,这些问题都在《红楼梦》中充分体现,它不仅反映了曹雪芹高超的艺术才华,也折射出真实历史的经济关系。
 
《红楼梦》开篇,曹雪芹就向读者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还为此编了顺口溜《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红楼梦》全书中共有48个"洋"字,33个与外贸商品有关,其中至少14个为王家成员所有,这说明曹雪芹对当时的中外贸易相当熟悉,眼界相当开阔。”胡德平举例说,曹雪芹曾描写王熙凤“身上穿著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王夫人的寝室里“临窗大炕上猩红洋罽……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
 
王家为什么这么有钱,又为什么有这么多“洋玩意”呢?据王熙凤亲口介绍:“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原来,王子腾的父亲主管清朝的外贸,由此大发横财,并且罗置了许多“洋玩意”。
 
最早的皇商是由盐官“跳槽”而来
 
胡会长认为,最早的皇商是由盐官“跳槽”转化而成,这也是扬州历史、经济,以及地方文化研究的关键点。
 
其实,“皇商”这个名词,在《红楼梦》第四回中出现过:“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龙,今方十有五岁,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景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旧日的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薛蟠本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可见,“皇商”的正式头衔是“内府帑银行商”,直属内务府,故称“皇商”。
 
他表示,公元1702年,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突然发现,他们以往闻所未闻的“皇商”被指定为唯一经纪人。所有外国人都必须通过“皇商”购买茶和丝,也必须通过他们出售当时存在需求的少数外国产品,这只是在贸易方面采取的第一步管理方法,与贸易却是无关的。
 
冷子兴最能代表曹雪芹思想
 
曹学与红学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将二者对照、对比、对应研究,是目前二者的研究方向。
 
“《红楼梦》书中,各种人物之间充满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复杂的矛盾,不少人物的语言都代表曹雪芹的思想观点,我们似乎不应该忘记曹雪芹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言人,是谁啊?就是说,谁最能体现曹雪芹的思想,不是说爱情方面,而是说在政治观点方面,谁最能体现?”讲座现场,胡德平向现场听众抛出了这一个问题,很多学生认为是贾宝玉、林黛玉,但胡德平却认为:“除了爱情之外,最能代表曹雪芹思想的是冷子兴。他是一个古董商,在贾雨村眼里,他是一个大有作为有大本领的人。”
 
胡会长表示,“冷子兴见闻很丰富,红学家是从艺术角度上出发,认为冷子兴全篇的谈话,关顾了全篇的梗概和伏笔,我认为是非常对的。”但是,曹学却要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曹雪芹为什么搞个冷子兴引出来呢?曹雪芹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作出了准确评价。
 
最后,胡会长说:“中英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到底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西方商人究竟对中方商人有何影响?买办阶级如何从中国商人中分化而出?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史学界应该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也是曹学研究的崭新课题。”
推荐 推荐0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服务号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