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漓江生态农业论坛在桂林举行 胡德平做主题演讲
新华网广西频道6月28日电(赵家志)2013年漓江生态农业论坛28日在桂林开幕,来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中国绿色发展基金会、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美国农业部、台湾中华农业科技协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及河北、浙江、江西、广东、江苏、重庆、广西等农业专家、学者围绕农业产业链、区域经济、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等学术前沿和社会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力量。解决世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这三大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只有发展生态农业,才能充分挖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潜力。据主办方广西康华生态农业负责人李艳介绍,广西康华生态农业是专业从事生态农业投资、研发、粮食作物种植和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的民营企业,从2008年开始,先后在桂林市的灌阳县、平乐县、全州县、临桂县、灵川县按照依法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协议的方式租赁农民12万亩农田进行科学育种、统一技术、机械化耕种、统一加工销售的产业化体系,发展农业进行规模化种植。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胡德平做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考与探索》的主题演讲,他从中国面临农业小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农业劳动人口大规模转移与就业之间的矛盾,胡德平谈到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的课题,如何从国家战略层面、全球竞争层面把握产业转型的主动权,在剖析“现代化农业在中国为什么发展缓慢?”、“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龙头企业’等问题”时,并结合国内外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的模式作了比较和分析。
与会专家认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技术进步,即科学化,特征是“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目标是产业化,突破传统农业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加养、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美国农业部高级研究员胡公社认为,中国现代化生态农业的发展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现代化生态农业是全球农业发展的共识,从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未来中国农业一定会建立一条完整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
来自产、学、研的代表们还就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由环境导致的食品原料污染问题进行了交流,对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环境、设备、操作、包装、添加剂等环节导致的不安全因素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及防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美国农业部高级研究员胡公社做了题为:由生产和科研的部分实例看美国的生态农业;台湾中华农业科技协会理事长邱云来做了题为:从源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控管理模式等主题报告。(完)
6月28日,与会嘉宾身着广西最具特色的壮族服装——黑衣壮,握手论坛研讨会。
当日,2013年漓江生态农业论坛28日在桂林开幕,来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中国绿色发展基金会、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美国农业部、台湾中华农业科技协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及河北、浙江、江西、广东、江苏、重庆、广西等农业专家、学者围绕农业产业链、区域经济、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等学术前沿和社会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赵家志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