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胡耀邦逝世25周年
从“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到团中央第一书记
1950年2月成都解放后,胡耀邦前往南充担任川北区(当时相当于省级行政区)党委书记、行政公署主任和军区政委。这一年,胡耀邦35岁,可以说是“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1952年夏天,胡耀邦奉调进京,到青年团中央工作。在这以后的14年,胡耀邦一直负责共青团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
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与胡耀邦、王任重交谈 图片来源:百度
1980年习仲勋和胡耀邦在广州机场亲切交谈
重新出山 踏上建设四化新征程
1975年7月,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的邓小平提出要“整顿中国科学院,加强领导”。一个月后,胡耀邦“出山”,任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在中科院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大会上,胡耀邦激情洋溢地挥动着手臂说:“40年前的今天,我们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长征。 40年后我们再干一件大事,进行新的长征,把中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强国!”
第一位穿西装的中央领导人
早在1977年初胡耀邦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时,就开始带头穿西装,并且鼓励中央党校的学员穿。这件事看似平常,实则不然,须知在当时政治环境下是要顶着巨大压力的。是胡耀邦,敢为天下先,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成了中共高级领导干部中穿西装第一人,引领了中国人服装改革的潮流。而1982年,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更是身先士卒,经常带头穿西装。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国人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形象。
1982年邓小平与胡耀邦 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把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全国震动。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这篇文章审阅把关的,正是胡耀邦。文章发表的前几天,胡耀邦最后一次仔细审阅了文章,在提出两点修改意见后说:“我认为可以了。”这篇载入史册的文章就此诞生。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同时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1985年胡耀邦对川西北部高原和陇南地区进行视察 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提出西部战略构想
在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几年时间里,胡耀邦多次深入西藏、青海、甘肃、贵州、云南等西北、西南地考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率先提出了开发我国西部的战略构想。
1986年胡耀邦(前左)在贵州考察时与当地群众交谈。后排中为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 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第一张严肃的领导人遗像
1989 年4月6日,在胡耀邦家只有二三十平米的小院子里,著名“红墙摄影师”杜修贤为胡耀邦拍了两张照片,一张身着中山装,一张身着西装。照片上的胡耀邦略显忧郁,反映当时的心境。这张照片被夫人李昭选为追悼会遗像(这也是胡耀邦生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这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使用彩色照片作为遗像,第一次室外拍摄的自然照,第一次穿西装的遗像,也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使用没有笑容的照片作为遗像。
胡耀邦的陵墓建于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富华山,坐西朝东,面对鄱阳湖,苍松翠柏环绕的墓地上,矗立着一座用3块0.8米厚的白花岗岩拼成直角三角形的巨碑,顶端高4.5米,底长10米。碑石右上方雕刻着胡耀邦侧面头像,左面依次刻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中国共产党党徽,表明胡耀邦曾经是党、团、少先队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