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胡耀邦二赴上海调研

发布时间:2014-11-05 21:45 作者: 浏览:114次

胡耀邦一赴上海调研  
 
时间 1983年8月19--20日  
地点  上海宝钢
  
胡耀邦视察上海时提出:上海要充分发挥口岸和中心城市的作用,发挥经济、科技、文化基地功能,作全国四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8月19日下午  胡耀邦陪同意共总书记贝林格和意共对外联络部长鲁比等客人从南京同乘飞机来到上海.

8月19日晚,胡耀邦陪同贝林格和意共对外联络部长鲁比等客人出席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的欢迎宴会。贝林格总书记很关心中国的钢铁工业,非常关切地问起宝钢的建设进度和情况。他对胡耀邦和陈国栋说,在西方,在意大利,钢铁生产正在缩减,工人们经常举行罢工、游行,抗议资本家关闭钢铁厂。胡耀邦说,我国现在每年的钢产量大约3700万吨,如果炼钢能力全部发挥,可以达到4000多万吨。

8月20日上午十时,一辆面包车穿过1600米长的引桥,在宝钢的原料码头上停了下来。胡耀邦和贝林格走下汽车,来到热烈鼓掌的工人们中间。

胡耀邦陪同意共总书记贝林格参观建设中的宝山钢铁总厂。
两位总书记在容积为4063立方米的一号高炉前,乘电梯直上50米高的平台,眺望宝钢全景。
总厂负责人李非平指着一座座矗立的工厂说,宝钢的设计规模为年产生铁650万吨,钢670万吨,钢材422万吨。整个工程分两期进行。现在,第一期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量已完成70%,部分工程已经陆续投产。
         
两位总书记参观宝钢,实地看到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前景。贝林格握着李非平的手说,祝愿你们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就!

从高炉平台上下来后,胡耀邦同贝林格又参观了宝钢的能源控制中心。

意大利客人还游览了黄浦江。


胡耀邦二赴上海调研  
 
时间 1986年11月17--27日  
地点  上海的市区和郊区十个县
陪同人  芮杏文  时任上海市委书记  
              江泽民  时任上海市长


胡耀邦在结束对江苏省的考察后再到上海调查。他考察了上海的市区和郊区十个县,登海岛、上工地、看工厂、下农村、访农户,并参观了一些尖端技术科研单位、大型基础设施、居民住宅区和新建旅游宾馆。他听取了上海市的工作汇报,同上海文艺界、新闻界的同志进行了座谈,还会见了在上海的老同志,上海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党外知名人士、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农村专业户代表。
       
胡耀邦肯定了上海杂技团的工作,认为“他们是文艺团体发愤图强、自力更生的典型,是值得大家效仿的。”


胡耀邦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推动四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前进的两个巨轮,是克服前进中困难和发展大好形势的两大法宝,也是锤炼、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大课堂。他希望上海在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的建设中有更大的作为,走在全国的前列。他说,上海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


11月17日,胡耀邦视察崇明并亲笔题词,对崇明开发嘉勉有加;视察宝钢。他说:宝钢是全国少有的骨干企业之一,花了很多钱,要办好,要爱护好设备。

11月18日,上午8时20分,胡耀邦来嘉定视察。接见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的领导,并为嘉定科学卫星城题词。

11月18日 下午2时,胡耀邦抵达淀山湖风景区,接见了青浦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成员。胡耀邦抵达上海市金山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宾馆接见石化总厂和金山县领导。县委书记徐其华汇报了金山经济发展情况及石化、金山相互协作关系。  胡耀邦同志还同上海石化总厂第一次党代会的四百多名代表见了面。石化总厂建厂十四年向国家缴纳利税六十多亿元,他向这个厂的全体职工表示敬意。他在考察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耀华皮尔金顿玻璃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时,就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学习和运用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发表了意见。访问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时,联邦德国方面的副总经理波斯特向他谈到同中国方面合作得非常好。胡耀邦说,中外合资的厂矿企业,一般地说,设备和技术比较先进,在技术操作和劳动纪律方面更要严格要求,也要注意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否则技术工、熟练工就成长不起来。

11月19日  胡耀邦视察奉贤,并题词两幅:“奉贤海涂,大有可为”、“盛世修志”。胡耀邦来南汇县视察工作,中共南汇县委书记沈守梅等汇报南汇的基本情况,并陪同考察芦潮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沪视察工作,并为虹桥迎宾馆题写馆名。

11月19日下午,胡耀邦来川沙考察。参观川沙出口产品陈列室。县委书记孟建柱汇报川沙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等情况,以及今后进一步发展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的打算。胡耀邦在听取汇报时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在县领导要求下挥笔题词:“争做全国出口创汇的冠军”。

11月21日 胡耀邦视察新建铁路上海站工程。胡耀邦视察虹桥乡,为虹桥乡题词”虹桥彩霞映长江”。

11月22日上午,胡耀邦来到位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共青森林公园,种下了一棵刚被上海市命名为市花的白玉兰。二十八年前,他曾带领一批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在这里种过树。

   
11月26日,胡耀邦同上海一百多位党政军负责同志见面,并作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上海对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

胡耀邦指出,上海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对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累计上缴利税近四千亿元;支援内地建设的职工包括科技人员在内达一百四十万人;为国家创外汇五百三十五亿美元;取得重大科技成果九千多项,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培养了三十五万多名大专毕业生;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工业品,仅1985年就达一百六十亿元;创造并保持了全国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当然,国家和全国其他二十八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给了上海很大支援。他说,全国各族人民对上海人民的光荣历史和重大贡献,是不会忘记的。


胡耀邦强调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市的两届领导核心都贯彻了中央的路线,成绩是主要的。近两年来上海的工作发展得很顺利,成绩是显著的,中央是满意的。

对上海发展提出三点希望

胡耀邦充分肯定了上海对国家的巨大贡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市两届领导核心的成绩后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对上海的发展寄以很大的希望,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希望上海走在全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起到火车头的作用;第二希望上海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大窗口;第三希望上海努力实现中央和国务院1985年提出的要求,把上海建设成为开放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他希望上海的同志放开眼界,瞄准国际上一些综合条件相接近的现代化大城市,做到比有对象,赶有目标。他说,上海在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条件目前虽然还不如人家,但是上海也有自己的优势,如人力和智力资源比较雄厚,工业基础比较好,最大的优势还在于我们有社会主义制度,有正确的政策,有全党全国人民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一致。

中央赞成上海发展战略设想
他说,中央赞成和支持上海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设想。第一、当前要抓轻纺工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换代、升级、更新民充实。因为上海的轻、纺、手工业技术比较先进、见效快,是创汇的主要来源。第二、发展冶金、石化、机械、汽车、民用航空和电子等六大骨干工业。这样可以真正把先进技术带动起来,经济发展才有后劲。第三、放手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在商业和旅游业。商业很重要,应该把整个上海看成是全国、全世界的一个大商场;上海应该把门敞得更开一些,不要怕人来。第四、有计划地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他说,上海这四条抓住了要领,抓得好。

改革开放是解决困难最好办法
胡耀邦接着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同前进中的困难作斗争。他说,我们的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还有许多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在困难面前怎么办?要发动党内外大家一起多想办法。各种各样的办法中,最重要、最好的办法就是改革、开放。我主张大家在工作中更放手一些,更大胆一些,更有创造性一些。

胡耀邦说,正如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是我们长期的、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一定要使全党、全国人民都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解决国内问题上最大的决策,是我们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发展大好形势的两大法宝,是我们培养人才、增长才干的大课堂。如果说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那就是改革和开放的时期。改革和开放,就是推动我国四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两个巨轮。胡耀邦强调指出,我们的改革和开放,就是要“改”到和 “开”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去,而绝不是“改”到和“开”到别的什么道路上去。对这一点必须十分清醒和明确。
他强调说,改革的核心,就是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我很赞成这样的意见,明年上海的城市经济改革,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条:国营大中型企业要坚决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小型企业、小型商业和服务业放手搞租赁制;认真推行厂长负责制。以上几条都是十二届三中全会经济改革决定中早已明确了的。在这方面,希望你们把步子迈得更大些。他接着说,上海对外开放要面向全国,同各地在平等互利、互相促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上海还要走向世界,不只是从国外引进资金和技术,还要输出技术,到国外去办厂。他希望上海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向全国提供新鲜经验。

精神文明建设要结合改革开放有节奏地进行
胡耀邦希望上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也能走在前头。他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得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经过若干年的实践才能积累丰富的成功经验。他强调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孤立地搞,要结合改革、开放积极地、有节奏地进行;要注重实效,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太全、太高、太快;要做到每年都有所收获,有所前进;要从实际出发,同群众商量,取得群众的拥护,凡是群众拥护的,总是比较容易办的,上面强迫干的事就搞不好。上海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有许多有利条件,希望今后五年上海能前进一大步,1990年之前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胡耀邦对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提出了殷切期望。他说,我们国家这几年有一个很大的成绩,就是起用了上百万的中青年干部。经过几年的考验,绝大多数同志是提拔得对的。我们全党生长了一大批朝气蓬勃、很有作为的管理经济和其它事务的行家。还有少数同志缺乏经验,不够充实。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时期。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们的观念形态、精神状态、生活方式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变化。广大中青年干部要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开拓前进,在实践中求真知;年轻的干部最主要的是要自己努力,立场坚定,是非分明,千万不要绕开矛盾走,千万不要拿原则作交易;要亲自动手,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而不能靠别的办法。他说,要为人民作出有价值的贡献,没有一点革命的风格,不付出极大的心血是不可能的。他还希望老同志满腔热情地帮助、爱护和支持上台的年轻同志。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29日)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