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月—1952年7月:胡耀邦留给南充的厚礼
1950年2月——1952年7月----
胡耀邦留给南充的厚礼胡耀邦,1950年2月至1952年7月,担任川北区委第一书记兼行署主任、军区第一政委。于1989年4月15日在北京逝世。本篇追怀胡耀邦同志建国以后进军西南,在川北担任领导时期,并将他与南充有关的事做一些记忆整理,瑾以此作为川北区辉煌历史的片断再现,也对川北区革命前辈表示怀念。对胡耀邦来说,这是他从马上到马下,从治军到治国的一个转换阶段。时间不到三年,无论对南充还是对他自己来说,却颇重要。他在这段工作中所取得的新的经验,所增加的新的知识,所摸索的新规律,对他以后四十年的革命生涯来说,具有不可磨灭的印记。
沿革:
川北区沿革
胡耀邦受命主政川北
记者从南充市党史研究室了解到1950年胡耀邦受命主政川北,对整个川北区改革开创了良好的局面。1950年2月18日,春节刚过,胡耀邦辞别第十八兵团首长和战友们,率领兵团少数干部和一个警卫连,分乘军用卡车和吉普车驶向南充市。2月20日,在苍茫暮色中,胡耀邦一行到达南充市。解放初期,中共中央决定将四川省划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省级行政区和重庆直辖市。川北区下辖南充、遂宁、剑阁、达县四个专区和南充市,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多万亩,人口1700余万人,地理环境多系丘陵和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加上周期性的自然灾害,这里已是满目疮痍,百业凋敝。1949 年的农业产量不及抗日战争前的80%,工业总产值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5%,加上手工业也仅占15%左右,通货急剧膨胀,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人民生活极为困苦,国民经济亟待恢复。
1949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西南局电告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同意组织川北党的临时工委,以胡耀邦为书记。川北政权组织可直接以行署名义出现,不必用军政委员会过渡。奉西南军政委员会刘(伯承)电令,发表行署正副主任,先行到职,随即报告中央政府。
1950年2月20日,胡耀邦到达南充。21日至24日,川北临时工作委员会召开县以上干部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川北区初期工作纲要》,宣布了中共川北区委员会、川北区人民行政公署、人民解放军川北军区的成立,同时宣布了川北区党政军领导机构的人事任命:胡耀邦任区党委第一书记兼行署主任、军区政委。
3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转中共中央西南局电令,同意川北区党委成立常委会,由六人组成。第一书记胡耀邦,第二书记赵林,常委秦仲方、李登瀛、韦杰、郭林祥,区党委有委员14人。区党委和行署机关均设在南充市。川北行署委员会由主任胡耀邦,副主任秦仲方、刘聚奎、裴昌会及其他29人为委员组成。
行署成立之初,内设办公室、秘书处、民政处、财政处、文教处、公安处、交通处、农林处、工商处、卫生处、新闻出版处、交际处、总务处等机构以及劳动局、粮食局、税务局,以后随着工作的发展和需要,这些机构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7月前后,以办公室、秘书处、总务处为基础,成立了办公厅,民政处、财政处、文教处、公安处、交通处、农林处、工商处、卫生处等均由处改厅。此外,还成立了财政经济委员会、参事室、民族事务委员会、人事厅、邮电中心局、合作事业局、蚕桑管理局、专卖事业管理局、人民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署、政治法律委员会、编制委员会、外事管理委员会及禁烟禁毒委员会、清匪委员会、土改委员会等机构。
1952年9月1日,川东、川南、川西、川北行署被撤销,恢复四川省建制。
生产:
土地改革 发展农业
说起胡耀邦,很多老一辈的南充人都还记得1951年春季,川北大部分县发生旱灾,部分地区又有冰雹虫灾,灾情严重。后来胡耀邦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抗灾斗争,决定一切灾区,无论是已土改区、正土改区或未土改区,均应毫无例外地以领导与发动群众抗灾为最中心任务。土改因此不能按期完成者,时间可推迟。经过群众性的抗灾自救,各地驻军的协助,政府也拨给一部份救济粮,1951年仍获得较好的农业收成。到1952年全区土改完成以后,农业生产的成绩是可喜的。与 1949年相比,粮食为132%,棉花为150%,蚕丝为120%,为川北农村生产开拓良好的前景。
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川北经济应当如何发展,以适应全国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形势? 记者走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了解到,胡耀邦在反复调查研究之后,确认川北的农业既然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50%,当然还是应该以农业为主。1952年春,在土地改革即将完成,他向全区提出了发展农业的四个“大”字,即是大量发展蚕丝棉麻,大力提高粮食生产,大规模植树造林,大量繁殖牲畜,作为当时全面发展农业的方针。但他又认为,只靠增加农业生产,农民还是富裕不起来的。农产品必须卖得出去,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要缩小,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两年多时间里,川北除整修好全部被国民党溃军所破坏的公路外,共翻修新修公路一千六百公里,疏浚嘉江、涪江、渠江航道二千公里,架设电话线一万多公里,至于发展工业,就川北的工业基础和经济情况而言,就只能是个“小”字。全区除恢复和发展几个现代化丝广和煤矿以外,只能挤出一点钱,创办若干小型工业市政企业。对于工商业资本家,则提倡他们“钱向工业,脚向农村”,并鼓励民间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这都是合乎实际和尽力而为的。
胡耀邦之子讲述
当时四川省撤省建置行署,行署为省级建制。父亲作为川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军区政委对经济建设十分热情,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我记得,我当时就听到他用极为兴奋的口吻说过,川北可能发现大的油气田,准备修建飞机场,嘉陵江从南充到重庆如何才能通航运货等问题。在南充的市建工程中,他也留下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他主持修建的市中心“五星广场”,修得很宽敞,形状为五角星。每颗星的尖端都辐射出一条马路,马路包括两侧的人行便道宽为40米,三条通向嘉陵江边,一条通向现在的火车站,一条通向大巴山区。“五星广场”又名“五星花园”,广场的中心是一座直径为40米的大花坛。很多南充人都认为50年前这一杰作至今还未过时,尽管各种车辆成倍增加,车辆的行驶仍然通畅,绝少堵车现象。
规划:
南充近现代历史中浓厚的一笔
胡耀邦参与中心城市总体规划
为了了解到南充市最初的中心城市总体是怎样一个规划,记者走访了市规划局、市文管所、顺庆区文管所、市档案局,了解到在1950年3月,川北行署析南充县东南、西城、北城3镇及城郊舞凤、华凤、河东、文峰等四乡置南充市。1951年,南充市建设委员会组织专家绘制出《南充市城市规划图》和《南充市道路规划图》,为南充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确定以五星花园为中心,采用放射形五条街扩展,按省会城市规模和依托旧城向城北、城西方向发展,布局新旧城区 8.2平方公里(新城区6.6平方公里、旧城区1.6平方公里),南北纵线干道6条、东西横向干道10条,分别以城区西南部涪江路以南西门坝布置商业区;以嘉陵路东段(今果城路)以北布置工业区;以莲池之南和商业区之北布置文化区,辟莲花池为公园,并在莲花池东侧修建广场(含体育场);以文化区和商业区之西布置火车站;以西河东岸一带和北至舞凤山、南至西桥布置川北区行政公署办公区;以金鱼岭布置川北军区;以施家桥东南布置川北大学;以南门坝布置城市蔬菜及副食品生产农业区。
1950年3月1日,析南充县城关区东南镇、西城镇、北城镇和城郊舞凤、华凤、文峰、河东四乡为川北区行政公署(省级)直辖南充市起,决定按省辖市城市规格修建南北纵线干道6条、东西向横线干道10条,为各县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起到了引导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南充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至1993年7月撤地建市时,南充中心城市由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的区城组成;副中心二级城市为阆中市保宁镇;三级城市系南部县南隆镇、西充县晋城镇、蓬安县周口镇、营山县郎池镇、仪陇县金城镇;四级和五级城市分别以高坪区龙门镇、嘉陵区李渡镇等52个大镇和吉安等90个镇构成。
解放后,南充各县、市县城拆城墙、填沟壕,整治城区街道烂路,建新生街,修翻生路,改变城区道路落后面貌。南充市在1950年和1951年率先对禹王后街、果山街、二府街、奎星街进行整治,将公园路、东学院街、金泉街、文峰街、西湖街改造成黄泥灌浆碎石路面,辟建宽32米至36米的人民南路、中路、北路、东路、西路和文化路、西藏路、和平路等城区纵横主次干道8条。1952年10月至1954年,南充市分别将大北街、青年街、模范街、仪凤街、平城街的泥石路面翻修铺筑成石灰三合土路面;南部县分期分批将县城土路街道铺筑成石板路面。
五星花园历史
解放以前南充旧城顺江而建,城区南北长东西窄,显得局促小气。1949年胡耀邦同志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重新规划南充城市格局,新南充就在老城区的西面,模范街的出城口开辟了一个大广场,广场中间修了一座大花园形状与五星相似,胡耀邦同志命名“五星花园”,整座花园是圆形的,有半人高的砖石柱栅栏墙,墙上开了五道门,这“门”就是“五角星”的五个顶点,花园里有五条路,就是“五角星”相互交叉的五条边。五星花园的五角正好指向了五条大街,这是南充城市建设的特别之处,没有和任何一个城市雷同。五条街道的命名也特别值得称道。有三条街道沿用旧名(文化路,涪江路,模范街),两条街道创用新名(“茧市上街”改为“人民南路”,“茧市下街”改为“人民中路”)。但新旧共存,自然和谐。现在仍是其名,但“五星”已经不见了。五星花园见证了南充解放以后的沧桑变幻,至今仍然是南充市的中心地区。
人物:
记忆里的老南充:最难忘北湖波光
北湖公园位于南充市中心,是一座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处,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1984年兴建公园时,定名“北湖”,胡耀邦题写了“南充市北湖公园”匾名;2002年10月,封闭的北湖公园完成破墙改造,免费向市民开放。
从1950年南充打通人民南北中路,城市变化,南充城里那条起初全长2831米的城市交通要道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人民南北中路地下通道以及地下商业的开发,人民花园、五星花园的拆除,城市标志性雕塑的搬迁,北湖公园的休闲开放,人民南北中路将再一次发生从地面到地下的重大变化。逝去的是岁月,留下的是记忆。老南充人岳明辉老先生端着茶杯,坐在北湖公园的石椅上向我们回忆了那时的五星花园和北湖公园。
最早的小巷子
规划为五星花园 再建设雕塑
“最早的南充五星花园,其实就是一条只有1米多宽的小巷子,在小巷子的两边,有卖茧子的,有做火炮的。”岳明辉说。在他的记忆里,当时根本就没有五星花园,那时五星花园还是一片民房,在这一片区,只有一条唯一的街道,叫做茧市街,仅1米多宽,两边全是一楼一底的楼房,或者是一层楼的平房,每年到了收购蚕茧的季节,街道两边就有农民挑担来卖茧子。当时两边还有一些制作火炮、烟花的铺子,每到过年过节,这些铺子的生意就特别的好,各家各户的小孩也特别喜欢过年过节,因为可以找父母要钱买点火炮放,“那时候哟,一年放一次火炮都是很奢望的事情,大人小孩都很盼过年啊。”岳明辉说。
后来政府规划,建成五星花园,但是中间并没有雕塑,就是个花园式转盘。确定五星花园作为南充市的城市发展中心后,除了最早的模范街,又先后新修了人民中路、文化路,以及涪江路,人民南路,在五星花园四周,也先后建起了银行大楼,以及招待所,还有电影院,百货公司,初步形成了五星花园的“雏形”。大概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后,因为南充的丝绸很出名,于是,南充市又决定在人民花园和五星花园内安放两座雕塑,在五星花园内安放的雕塑为“丝绸女神”雕塑。岳明辉说:“那时候上一次街是好难的事哦,骑自行车逛五星花园是我们最爱的事,而且五星花园丝绸女神就是地标性建筑,走迷路了直接在丝绸女神见面,绝对不会错。”
北湖公园的灯展花展最难忘
说到北湖公园,岳明辉老先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说:“以前北湖公园是要收门票的,好像是2块钱一人一票,那时候和老伴最幸福的事就是手牵手逛北湖看灯展,好稀奇哦。”每年北湖公园都会举办不同的灯展和花展,只要一到参观的时节,就要提前攒钱,带老伴带家人耍上一盘,然后用傻瓜相机拍点照片,以前还把灯展上的12生肖挨个拍下来,想的是留作纪念。后来经过政府规划,北湖公园取消了门票制,对市民开放,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地。“我曾经做过一件最傻也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老伴生日的某一年,我带着她,骑上我们的自行车,到北湖公园的湖边石凳上拍了一张照片,那时候的愿望很简单,才不像现在过生日都要吃吃喝喝,但是我觉得很有意义。”岳明辉说。
五星花园变身现代商圈
北湖公园休闲升级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五星花园也真正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路子,这里先后建成了百货大楼、商场、超市,五星花园周边也先后修起了高楼。邮政、电信、医院等也先后落户在周边街道。如今,在五星花园周围,不仅聚集了现代化的大型超市,还聚集了大型现代化商场、医院、酒店、学校,使五星花园不仅真正成为了南充市的商业中心,积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也成为了整个川东北区域中心有名的商业中心。
“如今的五星花园,车辆川流不息,一辆接一辆,而且基本上是小汽车,五星花园也从过去的以人行为主到现在的以车行为主,北湖公园也休闲升级,从早到晚市民们都可以在这里享受宁静,坝坝茶、垂钓、娱乐、广场舞等把这里变成了休闲天堂。时光飞逝,曾经的五星花园北湖公园,曾经的南充,就像这一幅幅图片,也将永远存留于我的记忆之中。”岳明辉说。
(本主题策划部分资料或图片来源于《南充市志》、《中国共产党川北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