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胡全治:怀念胡耀邦总书记视察湖北咸丰为黄金洞题词30周年

发布时间:2015-02-15 18:56 作者:胡全治 浏览:107次

 

    1984年4月5日,时任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副书记钱运录等陪同下,来到刚刚成立不久的鄂西(恩施)自治州考察。胡耀邦一行先从州府驱车南下,经宣恩、越东门关,直抵湖北省西南边陲来凤,然后折向北上,过咸丰,经咸利公路前往利川,再东进,跨石板岭、上大山顶、穿建始、进巴东,夜宿野三关后于10日离开恩施。在恩施州咸丰县黄金洞等乡进行了考察,并就该县经济和社会建设与发展,旅游开发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胡耀邦总书记在黄金洞乡考察时,看到处处丰收再望“油菜花儿黄、一片好风光”的美丽景象十分高兴,并兴致勃勃的挥笔题写了“油菜花儿黄、一片好风光,书中自有黄金屋、天下奇有黄金洞”24个大字(如图手迹),为恩施州咸丰县黄金洞乡旅游事业的发展,留下了永世千秋的珍贵墨宝。从贺龙元帅两度收编黑洞神兵,写下其革命生涯的传奇,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胡锦涛都曾亲临此地,指点江山,赞誉“书中自有黄金屋、天下奇有黄金洞”,伟人佳话千古流芳!

    黄金洞位于湖北咸丰县黄金洞乡,是恩施州最早开发的旅游景点之一。黄金洞原名黑洞,1958年更名为黄金洞,是集山、水、洞和奇、雄、绝于一体的天然石灰岩大溶洞,被人们称为“地下仙宫”。解放前在洞内驻扎着一支神秘的武装队伍——黑洞神兵。贺龙元帅曾于1929年、1933年两次在此收编黑洞神兵。黄金洞内的“将军大殿”就是贺龙当年与黑洞首领谈判的地方,洞内还有贺龙套龙的“立马桩”。贺龙收编黑洞神兵,为壮大革命武装写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页,也在咸丰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这里还是一块红色的革命土地。1928年,红四军在湖南石门、湖北鹤峰受湘军袭击,将所剩不到200人的部队转移到鹤峰。面对险恶的形势,部队不得不化整为零。贺龙带领90多人转入咸丰,在此三次收编打土豪劣绅、抗苛捐杂税的黑洞神兵,组建工农武装,发展壮大了红军队伍,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苏区。革命烈士、原黑洞神兵首领庹万鹏跟随贺龙元帅南征北战,成长为红三军第七师副师长。

    黄金洞离咸丰县城仅58公里。在离黄金洞乡集镇不到3公里的一个叫高粱坪的地方,可望见位于千仞绝壁之上的黄金洞,有如巨斧斫成的古城堡,周围点缀着成片的树,使黄金洞更显得生机勃勃。当地人介绍,它有上中下三大洞口,下洞是水洞。唐崖河倒流三千八百里,由此穿洞而过。此洞口最为壮观,高百余米,跨河而立。溯流而上,便见不时有渔舟出没,渔歌互答。有潭3处,水深而鱼肥;滩险流急,溅玉飞珠;高岸飞瀑,鸣琴击鼓。

    黄金洞主洞已探明的总长度为8000米,共有7层,主要有水龙洞、龙马洞、泉洞、神佛洞、玉龙洞、飞燕洞、迷魂洞等。里面主洞套岔洞,在大大小小的洞内,石笋林立,千姿百态。已命名的景点有200余个,分布于六个景区:第一景区,神佛洞、瀑泉洞;第二景区,飞燕洞、玉龙洞;第三景区,迷魂洞;第四景区,龙马洞;第五景区,水龙洞;第六景区,马脑岩。

    说这里美丽,因为作为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岩溶洞,黄金洞算得上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当然,与遍布于武陵山区众多的溶洞相比,黄金洞似乎并没有特别出众的容貌,论其大,比不上利川的腾龙洞;论其美,比不上贵州的织金洞、重庆的芙蓉洞。但黄金洞的确又是神奇美丽的,洞内上下连通,千回百转,神秘莫测,层层洞犹如带你走进一座迷宫。你可以参观高大华丽的“大佛殿”,也可以领略美轮美奂的“水晶宫”,既可以小心翼翼地踱过“天星桥”,也可以随意漫步在“千丘田”边。洞内四处可见千姿百态的石钟乳,异石高悬,奇峰倒挂,有“将军柱”,有“迎宾柱”,有“顶天柱”,有“冲天塔”;有的像莲花,有的像葡萄,有的如孔雀开屏,有的如仙人骑鹤……

    自1984年开发以来,在胡耀邦、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关怀和光辉题词鼓舞下,当地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加大了对黄金洞景点的开发力度,由山西客商投资近2亿元打造唐崖河风景名胜区,使黄金洞以她的秀丽奇绝而被旅游者倍加赞誉。黄金洞洞内峡谷漂流便是该景区重点打造的核心景点,漂流河段总长约5公里,是游客们便可进洞一探“黑洞神兵”、洞中索桥、洞内大厦、地下大峡谷、火药工坊等山水人文的传奇。

    今年4月5日,是胡耀邦总书记等视察恩施30周年纪念日。三十多年来,胡耀邦总书记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老人家挥笔写下的“油菜花儿黄、一片好风光,书中自有黄金屋、天下奇有黄金洞”24个大字永远刻在老苏区人民的记忆中,永远激励着老苏区人民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旗帜跟党走,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