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站在公平正义的山巅上召唤我们
前言:
胡耀邦离开我们又远去了一年。至今已经有17年了。
这个伟人离去之后,曾经在胡耀邦的时代生活过的人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和认识到,这个人具有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以至于当他远行17年之后,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提到他,一步一步地走近他,感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他依然生活在我们的视野里,他站在公平正义的山巅上召唤我们。
正文:
胡耀邦,在改革的力量还在萌发、全党还没有普遍准备情况下,以无与伦比的勇气纠正、平反冤假错案,他的名字由此为亿万中国人所牢记。对于这一点,当今历史学家们也已经形成共识。
他是这样的历史人物,当他越行越远的时候,反而越显得高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胡耀邦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渐渐隆起,越到晚年,他的形象越是挺拔高出于群山。他的形象代表了共产党人的良知和情操,他的声音,是中国在20世纪迈向繁荣发展、民主法治的先声。
他辞世将近20年,各种回忆文章,包括刚刚出版的3卷本《胡耀邦》都留下了大量记述;近年来网络微信蓬勃发展,关于胡耀邦纠正和平反冤假错案的记述更是传向四方,无远不届,使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一代也有条件了解胡耀邦。
人们对胡耀邦的认识和理解有一个过程。检索中国数千年历史,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文革”结束后,胡耀邦在短短数年时间里,作为纠正和平反冤假错案的主要执行者,率领和团结为数众多的干部,为几十年来遭受冤假错案折磨的数百万、上千万人扫去政治蒙尘,解除巨大的痛苦折磨。这个数量之巨大,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春秋战国,秦皇汉武,宋元明清,历朝历代,没有一个朝代,在短短三五年间,纠正和平反数百万计的冤假错案,使得那么多人重新获得政治新生,而且团结起来,投入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努力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胡耀邦是中国历史上纠正和平反冤假错案第一人;推及我们这个星球的历史,也看不到另一个像胡耀邦主持的如此规模的纠正和平反。
获得了平反冤案的究竟有多少人?现在关于这个数字已经有了多种解答。如何将这个答案作得更好,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任务。
要认识胡耀邦,自然应该努力做好多课题研究。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是一个大题目,还应该有许多子题目、子项目,把这些子项目做好了,好比小河有水大河满,胡耀邦的形象会在人民中间更加丰满,在历史记载中更加凸出,这样的形象会更加起到振作民众精神的作用。
进行这样的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研究,就要有分析、有事例,有理有据。这才有利于今天的人民,尤其是中国青年去了解胡耀邦。
在这个使命面前,留给今人的任务空间还相当巨大。其中还包含一个重大的课题,就是在历次运动中,有千百万人被整错了,要纠正,要平反;那么反过来说,就有千百万人,去整人了,整错人了。怎样看待这样的人这样的群体?也应该是胡耀邦研究中特别重要的课题,也是当年的胡耀邦在平反冤假错案中面临和要解决的重大政治问题。
我整理前些年发表的文章《胡耀邦为他扬起生命风帆》,其中提到,文章主人公王金锐获得平反后,到胡耀邦家中报告消息,胡耀邦特意叮嘱他:
“对过去整过你的同志,要理解、要宽容,不要记嫌记仇,要争取一道共事。有些人也是无辜的,教训各自吸取。”
短短的话,包含了深刻内容。那就是,在建设国家的进程中,要摒弃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和做法。要宽容,不要记仇,不要将阶级斗争弥漫到社会各个领域,冤冤相报,何日尽头?而是代之以阶级和解,代之以不同社会阶层的和平共处,相互宽容。简而言之,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去实现国家民主和法治建设,从而达到长久的繁荣。
胡耀邦的政治经历很长,经历了20世纪中国的大变革,为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民主、法治,他作出了很多贡献。如今斯人已去,行迹未远,我们应该具有时间紧迫感地做好胡耀邦研究,来认识胡耀邦、认识今天的中国。
20世纪的中国,社会变化起伏剧烈,政治领导人要同时处理纷繁复杂的事情,这其间时空错落,经纬混杂,有许多事情缺乏记录,也留下了很大的整理空间。这在胡耀邦身上就有很清楚的表现,就是他处理那样复杂、那样大量的工作,是怎么进行的,依据是什么,阻力来自哪里,最后又处理成什么样的结果?都值得研究,这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所在
历史需要细节。什么样的钥匙开什么样的锁。当我们用哲学思维解释宏观大世界的时候,为了直截了当地说明条件后直奔主题,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宜粗不宜细,先解决主要问题;但是,要进行全面的认识,我们在分析和解释具体事物、具体问题的时候,就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做法,宜细不宜粗。坐在棋盘边的棋手,拿起手术刀的医生,面对历史疑点的学者,怎么能粗放经营,大而化之呢?粗放经营,不能兴国兴业,道理就在这里。
历史需要细节,细节是历史学科的基础,没有细节支撑,历史就是经不起推敲的土房子,经不得风雨,一推就倒了。
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的历史功勋,并非如烟往事,经验和教训都值得记取。历史是一个进程,在当年大潮涌起的时候,我们往往注意潮头的浪尖和浪花,其实推动这浪尖浪花的,是力量更加深厚、宏伟的潮流。大潮涌过了,还要关注大潮后留下了什么。具体到胡耀邦来说,胡耀邦在我们面前走过了,身后留下了什么?哪些问题就是留给我们做的?我们做了哪些?哪些还没有做好?
摆在我们面前的《胡耀邦文选》和三卷本《胡耀邦》,为今天的人们认识胡耀邦铺下了很好的基石。认真阅读这些文献。我愿意指出,像胡耀邦这样的人,应该出版全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做出了一些业绩的人出版了文集、全集。出版《胡耀邦文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这一代不出,后代人也会出,我们赶紧做这样的工作,会更全面、更系统地体现出胡耀邦的思想。
(2016年4月7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