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28日 胡耀邦向赵君陶表示慰问
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教育家
赵君陶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教育家赵君陶同志的遗体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赵君陶同志是1985年12月14日在北京病逝的,终年八十三岁。她生前曾任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委员,北京化工学院副院长。
赵君陶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以后,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陈云、邓颖超、聂荣臻、万里、习仲勋、杨尚昆、蔡畅、胡启立、王兆国、宋任穷、康克清及一些老红军战士、老同志和生前友好向赵君陶同志表示慰问,对她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对其家属李鹏等同志表示深切的慰问。
在今天上午赵君陶同志的家属举行的简朴告别仪式上,邓小平、陈云、邓颖超等同志送了花圈。
赵君陶同志于1902年出生在四川省酉阳县龙潭镇。1919年“五四”运动后来北京求学,受我党创建初期的重要领导人、她的哥哥赵世炎同志的影响,参加了组织进步学生运动。1925年在上海大学学习时,结识了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李硕勋同志,并结为终身伴侣。她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赴武汉,任湖北妇女协会宣传部部长,1930年在中央妇委做秘书工作。1932年她回到四川以教师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参加成都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1939年在重庆参加战时儿童保育会,并任直属第三保育院院长。1946年先后在延安大学、中央教育研究室工作。1949年3月出席了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随后,历任中南教育部中小学教育处处长、南开大学党委委员、工农速成中学校长、化工部教育司副司长、北京化工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等职。赵君陶同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到林彪、江青、康生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赵君陶同志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坚定立场。
赵君陶同志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忠诚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她在青少年时代受到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影响,在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的教育下,积极地投身于革命,较早地从事教育事业,积极发动和组织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革命培养和输送有生力量。全国解放以后,她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为开创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而忘我工作。粉碎“四人帮”以后,她更加关心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关心北京化工学院的建设。患病期间她仍坚持学习,时刻关怀着四化建设和化工人才的培养。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
遵照赵君陶同志生前遗嘱,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赵君陶同志的骨灰将撒在她的丈夫李硕勋烈士英勇就义的海南岛。
(《人民日报》1985年12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