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28日 胡耀邦最近在上海肯定上海杂技团的工作
靠改革开放起飞 争经济社会效益
上海杂技团名利双收
胡耀邦赞扬它是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典型
本报讯记者吕网大报道:六年前每年需要国家补贴三四十万元的上海杂技团,如今不仅分文不要,还为国家创汇二百七十万美元。改革与开放是这个团起飞的两大翅膀。
1979年,上海杂技团率先在全国迈出体制改革的步伐,先后实行承包责任制、演出队独立核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各方面调动积极因素,加强科学管理,以利于出人才出节目。几年来剧团演出场次已超过四千场,有一批优秀节目在国际和国内比赛中获奖。
在改革中,上海杂技团还积极走出去,探索商业性演出的新路子。1980年,剧团应邀前往美国演出,两个月演出五十四场,为国家赚取外汇二十三万美元。今年上半年,上海杂技团又携带熊猫“伟伟”出访日本,四个半月演出了一百四十七场,观众四十五万人次,创汇一百四十五万美元,在日本二十多个城市掀起了“熊猫热”、“中国热”。七年来,上海杂技团还到法国、波兰、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作商业性演出,获得了良好的声誉。目前又有一些国家同他们签订演出协议。
在改革和出访演出中,上海杂技团以精湛的杂技艺术宣传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加强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与交流。在意大利演出时,二十三天走了十三个城市,场地不好也照样坚持演出,为此受到中联部和上海市委的表扬。同时,杂技团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在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前提下,剧团演职员收入也有了明显增加,今年全团人均收入为三千元,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到七点四平方米。剧团的赢利除上交国家外,大部用在业务发展上,总投资已在三百万元。
胡耀邦同志最近在上海时,肯定了上海杂技团的工作,认为“他们是文艺团体发愤图强、自力更生的典型,是值得大家效仿的。”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