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24日 胡耀邦为唐延杰遗体告别仪式送花圈
国防科技战线优秀领导者、原国防科委副主任
唐延杰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向国防科技战线优秀领导者、原国防科委副主任、纪委书记唐延杰同志遗体告别的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唐延杰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中共中央,中央纪委,中央军委,国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中央军委纪委,国防科工委,长沙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赵紫阳、邓小平、杨尚昆、李鹏、彭真、徐向前、聂荣臻、乔石、胡启立、姚依林、胡耀邦、秦基伟、薄一波、宋任穷、王平、刘澜涛、李德生、杨得志、肖克、宋时轮、张爱萍、耿飚、程子华、钱学森、洪学智、刘华清等领导同志送了花圈。姚依林、宋任穷、王平、刘澜涛、杨得志、宋时轮、耿飚、钱学森、洪学智、刘华清、杨成武、吕正操、李聚奎等和唐延杰同志的生前友好数百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唐延杰是湖南省长沙市人。他青年时期在党的影响下从事工人运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队长、股长、科长、处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晋冀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参谋长兼防空司令员、军事学院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院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组织武器弹药的生产和改造,为创建、发展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率领和指挥部队参加了保北、石家庄、察绥、平津、太原、西南等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功勋。全国解放以后,他致力于军事教育事业,为培养提高我军高级干部的军事素质和现代化作战指挥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长期战斗在国防科研战线上,为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成绩。1955年,他曾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十年动乱中,他身处逆境,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表现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革命精神和对党的坚定信念。
唐延杰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他党性强,作风正,识大体,顾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尽职尽责。他襟怀坦白,坚持原则,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勤勤恳恳地忘我工作,作风深入踏实,生活俭朴,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子女。他极其重视保持革命晚节。他在国防科研组织领导工作中,表现了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的严谨作风。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对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和我国的四化建设充满了信心。
(《人民日报》1988年8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