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的制度遗产与标本价值
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小岗村已经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符号!这一光环既为它赢得了许多其他村庄所无法得到的政策支持和关照,也让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背上了难以承受的包袱。小岗村的价值何在?它给中国改革与发展留下了怎样的精神遗产?它在未来中国农村发展中又将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上缴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余是自己的”,是30年农村稳定的根本所在
小岗村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以农户为单位的土地财产制度作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动摇不得。
改革30年来,舆论对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土地制度的质疑就没有停息过。在这些人看来,一家一户的土地占有制,不利于规模经营,不利于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使我国农业一直处于传统、落后状态。因此,包产到户制度可以解决农民温饱,但无法带给农民富裕。这一制度的效力已发挥完毕,走到尽头,甚至有人提出必须走重新组织起来的农业集体化之路!
事实上,对这种质疑不需要费太多笔墨去反驳,小岗村大包干展览馆陈列的那18位农民的手印,就是最有力、最坚定的回答!这是小岗村农民献给中国社会变革的最重要精神遗产。
去看看展览馆中陈列的曾经的凤阳县“生产靠贷款、生活靠返销、花钱靠救济”和小岗村绝大多数农民外出讨饭的场景吧!那就是农业集体化下中国农民命运的真实写照。集体化何以造成如此恶果?因为它是一种剥夺农民自主权和违背基本人性的制度。它所设置的“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制度安排,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是造成农业和农村陷入崩溃的制度根源。
农民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搞包干到户,而且这一制度会产生如此奇效?因为它是一种符合基本人性的制度,是一种承认农民财产权的制度,农民在完成“上缴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后,获得了“剩余是自己的”权利,拥有了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和转让权。这是包干到户以后中国农业超常规增长的制度性原因,是改革30年来农村稳定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国探索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和组织基础。
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必须要自下而上
小岗村的第二大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块检验我们农村政策制定正确与否的试金石。
小岗村过去发生的一切正是我们农村政策实施结果的写照。这个村在土地改革后出现过一段粮食增产、农民安居乐业的黄金时期后,没有经过初级社,就大踏步地进入了高级社,导致粮食生产连年下降,老百姓靠吃救济粮度日;到了十年动乱期间则已经到了人人外出逃荒要饭的生死存亡边缘。这就是自上而下、不尊重农民意愿造成的恶果。与之相比,包干到户从发生、发展、到合法化的过程,则完全是自下而上的。
从包产到户制度改革的成功,可以总结出如何制定正确的、为农民拥护的政策的基本要素,那就是: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必须要自下而上,必须要有来自底层的充分信息,必须要以符合农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比重尽管很大、但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的国家来说,小岗村可以作为检验农村政策制定的试金石。我们建议,在重大政策制定之前,可以先派人到那里去询问一下农民的政策诉求;政策出台之前可以再到那里去征求一遍当地农民的意见;在政策推广之前,我们是否应该在大包干纪念馆前默思:这一政策是农民所真正需要的吗?是真正对农民有益处的吗?!
中国传统农区现代化的一块试验田
小岗村的第三大价值在于:它可以作为探索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试验田。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对工业化的参与和农业的现代化。但是,农民到底如何参与工业化的进程,以及中国这种以小规模土地占有制度为基础的农业如何实现现代化,既没有现存的答案,也没有摸索到可行的路径。
在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大多数中西部农区,农民在经历了包产到户初期的欢欣鼓舞后,“城市偏向”政策的回归,各种负担和摊派层层加码再度压在农民头上,农民对未来陷入迷茫,农业产业前景堪忧,传统农村村落处于凋敝。近几年,虽然农业、农村、农民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农业作为弱势产业的基本现实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与此同时,农民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参与也是步履艰难,前景不明。在80年代中期以后,凤阳县,甚至小岗村也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出现过一阵“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式的乡镇村办企业,但没过几年就因企业产权模糊、市场竞争能力弱、政府过多干预等原因而昙花一现,当珠三角和长三角沐浴着出口导向战略和全球化的春风成为“世界工厂”时,以凤阳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则经历着惨痛的衰败。这些地区的农民只能以“农民工”身份到“世界工厂”以廉价劳动力挣取微薄的工资,为工业化做贡献。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正在危及90年代末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以来卷入工业化城市化大军的2亿多农民工的命运,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未来参与工业化的路在何方?
改革发源地的盛名,内外环境的倒逼,地方政府的推动,外来人员的介入,小岗村这块不平凡的土地正在打破大包干以来的平静,改造传统农业和利用资源优势自主参与工业化的尝试在一项项展开。具体体现在小岗村分三步走的振兴规划中,即,发展以公司经营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打造“大包干”品牌,发展旅游业;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推进自主工业化。小岗村正在发生的改变有待时间来检验,但我们可以预计,
小岗村正在发生的和将来计划要发生的一切,比当初农民秘密的大包干所遇到的困难要大得多!当初的改革所遇到的只是政治风险,要逾越的也只是政策障碍,而小岗人目前和今后要做的一切其本质上是对一个传统农区现代化道路的寻求,它至少涉及到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与深化,农业经营形式的创新,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以及城乡关系的根本变革。其中任何一个领域的突破都极其繁琐而艰巨。不管怎样,小岗村已下定了决心去尝试,并已迈开步子,我们应理智对待它,悉心呵护它,让它真正成为中国传统农区现代化的一块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