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改革开放,中国“闯”出一个新世界
10月1日,以“汇报跃进成就”为主题的建国十周年庆典在扩建完成的天安门广场举行。
当天晚上,天安门更是成了狂欢的中心,光焰火就燃放了一个多小时。然而,狂欢过后,烟花散尽之后,全体中国人民却在连续三年的大饥荒中苦度经济发展的寒冬。
第十二章
1978:改革开放,中国“闯”出一个新世界
“文革”十年,对国家造成的伤害是全方位的。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人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隔离审查”。消息传出,举国欢腾。翌年7月,中共中央恢复邓小平党、政、军一切职务。中国,迎来了解冻的春天。
1978年5月,胡耀邦力排众议,安排中央党校创办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全文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石激起千重浪,在经过十年政治教条的桎梏之后,一次针对历史的全面反思,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大潮来临了。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她成立将近三十年之后,终于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折,开始走上了追求现代文明的发展之路。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位于“南海边”的广东再次站到了历史潮头,再次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然而,客观而科学地审视这场改革的发端以及此后的进程,我们显然还要回到邓小平同志曾经总结出的两句经典名言:一是“杀出一条血路”,一是“摸着石头过河”。
“杀出一条血路”,显示了走出困境,寻求新生的勇气和决心;“摸着石头过河”,则形象地概括了曾经的迷茫、阻碍,以及不断寻找新出路、解决新问题的艰难探索过程。
历史是存在因果关系的。如果不把改革开放这个拨乱反正的壮举嵌入历史链条,就会忽视了它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黑暗、最癫狂的时期,是充满了红色暴力与血腥的噩梦,是让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经历了空前浩劫的非常十年。那时,“革命”的对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直被视为革命异己的资产阶级,而是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民。因为,在一种充满仇恨的病态的,把谁都想像为阶级敌人的思维方式中,似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可能存在“资产阶级思想”。于是,阶级斗争便是无处不在的,也是人人不能逃避得了。
“粉碎‘四人帮’之后,叶剑英在一次讲话中沉痛地说:‘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马立诚、凌志军:《交锋》,第9页,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在畸形突出政治的社会背景下,从“文革”初期的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到全民无偿利用铁路干线进行所谓南北革命大串联,再到一个接一个互相斗争的政治运动,整整十年折腾下来之后,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这种由于政治领域的空前混乱而导致的经济危机,已经成了今天的人们不愿想像的痛苦记忆。在当时,它却不仅让中国的普通老百姓长期生活在恐惧、绝望、贫困与窘迫之中,就连那些受到特殊照顾的在华外国人也有着不堪回首的切身感受:
一位1975年—1977年间生活在北京的澳大利亚学生说,在买东西时常听到的四句话是:“没货”、“卖完了”、“明天来”以及“这个不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第815—816页)
“文革”十年,对这个国家造成的伤害是全面的。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还是人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
(72)
节选自长篇报告文学《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作者杨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