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三十年的婚姻为何出现新标准“讲政治”
凤凰卫视12月8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革命的来临并没有披着节日的盛装,倒像是个风尘仆仆的士兵,或是像个外科医生,翻耕了几千年来发霉的生活习惯的底层。”巴乌斯托斯基的这段话,成为许多人的上世纪跨越50、60、70三个年代的记忆,以革命的名义,人们不断地按照自己的要求深耕生活。许多从农村进城的干部都在城里建立了新的家庭,在《婚姻法》之外,中国人对于婚姻有了一个新的度量,讲政治。在婚姻登记制度外,又多了一个政治审查制度。
每一个人都应该证明他是革命的,否则他将失去一些基本的权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政治甚至影响了《婚姻法》中的,“婚姻自由”的基本条款,成为人们在某一特殊时期,所考虑的第一要素。在那个时候,“门当户对”成为婚姻面前非常现实的要求。1949年以后,不断发生的政治运动极大的影响,和干扰了城市各个阶层人们的婚姻。例如1957年反右之后,许多右派分子的配偶被迫离婚。
文革中受到冲击的人遍布各个阶层,许多家庭解体,这种悲剧给这些家庭带来了长期的悲剧性影响。电影《天阴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小说《伤痕》、《人啊人》、《活着》等等,都反映了普通人的命运。此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啊,触犯了法律而被判处徒刑的人,即使与政治无关,其配偶往往也会在社会压力之下呢,与之离婚。
因为坐牢的罪犯就是阶级敌人,必须与其划清界线。另一方面,正常的离婚却无法实现,人们离婚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法院审理离婚案主要是考虑政治因素,很少考虑双方的感情,造成了该离的离不了,不该离的离了这样的悲剧。单位领导出面包办离婚的情况也不罕见,因为当时由于政治压力,夫妻婚姻破裂,也不敢轻易提出离婚,怕被认为是见异思迁,资产阶级思想等等。
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全国的离婚案只有三十万件左右,所以,婚姻法规定的婚姻自由,特别是离婚自由的权利,是得不到充分保障的,以上种种都是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完全无法想像的。
到了70年代末,才开始彻底扭转了,1978年开始重新修订《婚姻法》的时候呢,许多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这是拨乱反正让中国恢复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