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沈宝祥:惟有民主才是化解“四个危险”的根本之策

——重温《窑洞对》
发布时间:2011-07-26 00:13 作者:沈宝祥 浏览:125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的庄严讲坛上,胡锦涛在讲话中尖锐地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在充分阐述我们党九十年历史的光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以后,又指出党面临的危险,这是清醒和自信的表现。

指明“四个危险”,是对全党发出的警世之言!

冷静观察一下我们的社会状况,冷静观察一下我们党的党员状况、党的组织状况以及党的领导工作状况,就会明白,“四个危险”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确确实实地存在着。我们对“太平盛世”之类的高调,应采取谨慎态度。

“四个危险”,说到底,就是党是否能担当起执政的历史重任,能否继续执政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党的生死存亡问题。这有历史和现实的殷鉴。

研究如何化解我们党面临的“四个危险”,重温一下当年在延安的《窑洞对》,会得到启发。

1945 年 7 月 4 日 ,在延安杨家岭窑洞中,毛泽东会见从重庆飞抵延安的国民参政员黄炎培等人。毛泽东同黄炎培有如下对话。

毛泽东:任之先生,这几天通过你的所见所闻,感觉如何?

黄炎培: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 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就是有名的、脍灸人口的 “窑洞对”。使人略感遗憾的是,《毛泽东年谱》在收录时删去了黄炎培的精辟分析。

《窑洞对》所论,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执政党面临的危险。黄炎培先生担忧的是,执政者开初时“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以后逐渐“精神懈怠”,“惰性发作”,“人才竭蹶”,走向腐败,终于“人亡政息”。黄炎培用的是当时的语言,但其内涵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四个危险”,是一致的。他认为,这是一种周期率。他希望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兴亡的周期率。

毛泽东回答:中国共产党走民主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他主要讲了两条: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就不敢松懈;人人起来负责,就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的提问,说得准确,中肯,深刻。毛泽东的回答,更是明确,坚定,自信。

建国之初,恰如黄炎培所说的那样,全党上下,真是“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成绩卓著。但不久就发生了变化。 1952 年,没有经过《共同纲领》规定的民主程序,就宣布放弃新民主主义。到了五十年代中,情况发生了进一步变化。“从一九五八年批反冒进、一九五九年‘反右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凑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林彪鼓吹‘顶峰’论,说毛主席的话是最高指示,这种说法在全党全军全国广为流传。”(《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330 页)在 “文革”中,摧垮了各级党委,停止了党的组织生活,摧垮了政府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大,在普遍“夺权”以后,建立了听从“最高指示”的从上到下的革命委员会体制,所谓“山河一片红”,实际上,这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现代版。在这种制度和体制下,政治上天下大乱,冤假错案遍城乡;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人民普遍贫穷。

纵观毛泽东主政的二十七年,他赶考的成绩很不理想,关键是他没有能坚持走民主新路。首先是没有民主政治下的有效监督,致使他的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纠正。这是令人遗憾的,教训也是极为深刻的。

“四个考验”,总起来说,就是执政的考验;“四个危险”,消极腐败是最大的危险。腐败现象已经给党的机体造成了很大的损害,给党的道德形象造成了更大的损害。化解“四个危险”,经受“四个考验”,实质是如何坚持立党为公,做到执政有效的问题,是党处在执政地位以后如何保持活力和清廉的问题。

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个“人”,就是指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化解“四个危险”,实际就是如何管好我们的干部队伍的问题。这当然要从各方面作努力,包括加强教育、制度、纪律等等。但实践表明,发展民主政治(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坚持走民主新路,是根本途径。《窑洞对》的深刻思想没有过时,而且正切合当前的实际。

不少落马的贪官感慨地说,他们在位时,位高权重(许多人是“第一把手”),没有人能对他们监督,他们得不到任何监督(并不是没有监督机制)。这些人是“四个危险”的活标本,是我们研究“四个危险”的有价值的素材。

最有效的监督,是民主监督,也就是毛泽东说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结合当前实际来讲,就是要落实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党内,党员也应有这样的权);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来监督执政党;让党员来监督党组织的领导者。离开了有效的民主监督,其他举措的效果都会打折扣。

这里讲的民主,是邓小平所说的“切实”的民主。人民群众确实感到自己是在当家作主,这样的民主,才是切实的民主。走过场的民主,形式主义的民主,牵线木偶式的民主,不是切实的民主。

2011 年 7 月 20 日 初稿

2011 年 7 月 22 日 定稿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