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阳:邓小平关于我国共同富裕道路的基本战略构想(下)

发布时间:2012-03-15 22:52 作者:王占阳 浏览:139次

17.提倡和鼓励国民收入三次分配。在这方面,邓小平早在1985年就已提出:“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当然,决不能搞摊派,现在也不宜过多宣传这样的例子,但是应该鼓励。”

18.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和共同富裕的前提是“我们的国家机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邓小平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国家有能力采取调节分配的措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政权才能通过分配制度改革为人民谋福利,这就是邓小平的“政治经济学”。

19.只有民主化才能保障公平分配和共同富裕。由于邓小平认为分配制度改革只能在21世纪展开,这种改革又只能以保持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为前提,由于他认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就会有“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的大问题,所以他又进一步认为:“关键在于不断地总结经验,使我们党的生活民主化,使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民主化。”“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20.“第一步是靠改革和开放,第二步也是靠改革和开放,第三步更要靠改革和开放。”也就是进入21世纪以后“更要靠改革和开放”。反过来,“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就是他反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的根本原因。

21.到建党百年之际形成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的较好体制。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从他那时的有关论述看,这一关于21世纪前半期的改革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从21世纪初开始着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和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并展开与之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而到建党百年之际形成一个比较和谐的制度体系。

22.依靠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从根本上发展现代生产力,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在邓小平看来,从先富到共富,一要靠政策松绑,培育市场机制,使一部分人先富成为可能。二要靠先富的极大示范带动作用,靠发挥市场机制的杠杆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人先富起来。三要靠先富积累共富的物质基础,使再分配逐步成为可能。四要靠先富与共富相结合,而不是从一部分人先富走向两极分化。五要靠达到小康水平以后的深化改革,特别是靠分配制度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从而持续不断地走向共同富裕。六要靠科技教育进步发展现代生产力,从根本上创造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先富人士的慈善举动是积极的和应予鼓励的,但这只是一种补充,而不是依靠力量。所有这些,就是邓小平关于我国七十年共富道路的基本战略构想。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推荐 推荐0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服务号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