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邱跃:一个美国人的文革遭遇:被迫与父亲脱离关系 赴边疆干苦活

发布时间:2013-04-25 21:32 作者:邱跃 浏览:81次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1年11月14日第B5版,作者:邱跃,原题:《一名美籍混血儿的遭遇》

1948年,一对美国夫妇从纽约到上海。丈夫是美国武官韩丝,曾在重庆协助抗日,妻子是美国人。韩丝的前妻是中国在纽约的留学生,因为离异,都不愿养育女儿韩秀。这次韩丝来中国,要把两岁的混血小女儿韩秀交给她的外婆。这是小韩秀在纽约时被一个日籍家庭照管。

外婆早年是日本的留学生,获帝国大学经济学学士。她三十多岁丧夫,立志不再嫁,靠祖传的修订书本手艺生活。文雅的外婆,开始教孙女学习中国文化,三字经、千字文及做人的道理。

解放后,韩秀到了北京,从女12中到北大附中,一直成绩优秀。1964年中学毕业那年,得到北京银质毕业奖章,报考大学时,八个志愿她全报清华大学。可是,学校让她写二百字的声明,与父亲脱离关系。她知道父亲来中国是帮助抗战的,没有做对不起中国人民的事。她说:“那我准备下乡。”这样,她成为北京第一批下乡青年。

她被分配到山西风城公社一个大队。“文革”开始,传来原中学里的大字报说学校曾包庇一个有特嫌背景的学生,要揪回去的消息。她吓坏了,决定立刻离开,到边远的新疆。到了建设兵团,每天起早摸黑,干不完的苦活,还看到许多中国有志青年甚至把生命也丢在这里。她想到了父母,决计离开。可是外婆只保存了她的出生证,她父亲的照片在“文革”抄家中被抄走了。

1971年,基辛格访华之后,中美关系得到改善。1974年她回到了北京。在一个小工厂工作时,恳请领导带她到公安部门取回抄家时被没收的出生证明和材料。从1977年起,几次到美国大使馆。美国官员知道她持的是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护照,立即给她换成新的。当时开放的意识还不太具备,周围给她设置许多障碍。一直等到1978年,才被允许离开中国。

到了美国,韩秀进了外交学院当中文老师。当第一次见到校长时,校长说:“我认识你。”韩秀惊讶极了,满头白发的校长说:“1948年,就是我带你到上海的呀。”啊,竟然看到朝思暮想的父亲!韩秀泪流满面。1982年,韩秀与美国外交官结婚,后被派到中国台湾、北京及希腊等国家和地区工作。如今,她住在华盛顿,已成为华文作家,写了近三十本书。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