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加祺:从张闻天提意见想到的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张闻天因提出了“不同意见”,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为此,老革命家难过地流下了战争年代都不曾流下的眼泪。他的夫人刘英在《刘英自述》一书中说到此事:闻天在庐山讲话的稿本,后来读到了,所谓比较尖锐的话中,有这么一段——
“讲一下党内民主作风问题,主席常说,要敢于提不同意见,要舍得一身剐,不怕杀头,等等。这是对的,但是,光要求不怕杀头还不行,人总是怕杀头的,被国民党杀头不要紧,被共产党杀头还要遗臭万年。所以,问题的另一面是要领导上造成一种空气、环境,使得下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形成生动、活泼,能够自由交换意见的局面。”
这一段“尖锐的话”,今天读来不过是原则的话。“人总是怕杀头的”,这是尖锐吗?不是,是真话。从生理到心理,正常的自然死亡都令人恐惧,何况杀头呢。“被国民党杀头不要紧,被共产党杀头还要遗臭万年。”这段话也说不上“尖锐”,而且洋溢着共产党人不怕死的英雄主义精神。张闻天所说的也是历史事实。在中国革命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党内许多被迫害的好同志都是若干年后才得以平反昭雪的。
解放后,毛泽东曾多次说过,舍得一身剐,不怕杀头这样的话。这时,我们党已是执政党,国家处在和平建设时期而非战争年代。在这样的年代里,仅仅为了提出不同意见,为了鼓励提出不同意见,竟然要冒被“剐”的风险,这种不同意见谁还敢提呢?显然,党内民主制度、民主风气不正常了。正是这样,张闻天才提出了党内民主作风问题。类似的话,毛泽东早在1957年就曾讲过,“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要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实际上,张闻天所提的空气、环境,是指制度。但在人治条件下,这种制度只能靠“领导”去造成,这仍是大实话。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了党内民主建设问题。他不是从领导者个人的民主作风角度,而是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角度,提出制度化民主建设的新思路。邓小平是这样讲的:“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这些话比张闻天的话不知“尖锐”多少倍!这篇名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今日读起来仍具有如此鲜明的现实性、针对性。在人民群众向往更高级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时候,党内民主更需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