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群:文革中的影射罪:研究古代民兵成向蒋介石献策
本文摘自:《东方早报》2013年5月26日,作者:俞晓群,原题为:《影射》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会议上,康生递给毛泽东一个条子,针对小说《刘志丹》写道:“利用小说搞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 毛泽东马上在会上念了这张条子,然后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从康生那张条子开始,清查《刘志丹》反党活动达十余年之久,最终引出“西北反党集团”,株连万余无辜的人,有的遭迫害致死,有的被罢官入狱。“《刘志丹》案”直到1979年方告平反,定性为“一场株连甚广的现代文字狱”。
此举带动一种严查“小说反党”风潮。从中央到地方,像1965年姚文元评《武训传》等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最终成为“文革”爆发的基础。此类作品还有一个称呼叫影射文学,还有影射史学等。文化大革命十年,革文化的命,大多按照这样的范式开刀。
1960年代初,郭沫若先生写《满江红》,赞毛泽东“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毛写和词“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云云。但郭词中有句曰:“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文革”时被红卫兵一顿臭批:人家是“东方红,太阳升”,你怎么“白”呢?郭是大文豪,写得多疑点就多,他只好在1966年公告天下:“我以前所写的东西,严格地说,应该把它全部烧掉,没有一点价值。”
周一良先生名文《乞活考》,“文革”中被批为影射史学。此文撰于1948与1949年之交,讲述西晋末年黄河两岸乞活兵力及活动。红卫兵说,这是为当时退守江南的蒋介石献策,劝蒋家军像乞活军那样,在黄河两岸隐蔽实力,伺机进攻共产党的新政权。这一段文字狱,让周先生吃了不少苦头。
“影射”是“文革”中热词,剑锋所指,几乎涉及千家万户。记得我父亲被打成走资派,也是因为他读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一时兴起,写了一首小诗:“玉骨冰姿俏,朵朵枝头闹。何靖失芳菲,中华儿女笑。”红卫兵说,“玉骨”是影射和诅咒毛泽东,因此将父亲打翻在地,批斗了好几年。
“文革”期间,江青要打倒周恩来,也搞起影射史学来。他们面上批孔,实质在影射周恩来,说孔子是宰相儒:“七十一岁,重病在床……还拼命挣扎着爬起来摇摇晃晃地去朝见鲁君。”(见1974年《孔丘其人》)那一年周恩来七十几岁,身患癌症。
“文革”结束后,抓影射遗风犹存。《论语·乡党》中讲到孔子上朝时的神情:“趋进,翼如也。”两校大批判组要把它译成白话,供广大群众批判。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译法,魏建功先生灵机一动,说“翼如也”指的是孔丘张开两臂,形如鸟之双翼。但直译“如鸟张翼”不太雅驯,不如说“端着两个胳膊向前急走”更为传神。魏先生说着还站起来,躬身向前快走了几步。后来清查时,被认为影射右臂受过伤的周恩来。很久之后,周一良先生还写文章替魏先生解释,说他绝无此意,况且周恩来也不是“端着两个胳膊”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到出版社工作。老编辑教我审稿,他说涉及政治问题,不怕作者明说,最怕作者含沙射影。我问如何设防?他说不知道。他的做法是,拿准了就删字句,拿不准就删全文。
直到前年3月,我写了一条微博“帝王之相”:“或隆准龙颜,或龙角鳞身,或龙凤之姿。唐代有一个故事,唐玄宗曾经与安禄山夜宴,安氏醉卧,化为一龙首而猪身的怪物,人们赶忙告诉玄宗。玄宗说:‘这是猪龙,成就不了千秋大业。’”当即有网民骂道:反动之至,恶毒攻击,影射……此时我才知道,欲加之罪,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