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文革”时农村的“革命化春节”

发布时间:2013-07-02 22:16 作者: 浏览:116次

从记事起,我已经度过50个春节了。记忆中的春节有甜蜜、有苦涩、有喜悦、有悲伤,但最让人难以忘怀却又难以形容的是那“文化大革命”时的春节。

在那动乱的年代里,几乎所有的传统都被当作“四旧”破除了。村干部严禁群众磕头拜年,说那是封建残余。后来禁止的东西越来越多,连做年品都禁止了。其实不禁止也没有什么办法,在那集体吃食堂的年代里,哪里有什么细粮来做年品啊。大人们都是偷偷摸摸地拿出没有被拿去大炼钢铁的小锅,掏出节省下来的细粮,在晚上为孩子们做上一点点年品。

农村的冬天本来就是很悠闲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农活,所以有了“冬闲”的说法。但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根本就没有悠闲可言,即使是在大年初一。大年初一头一天,家家户户都被村委会的大喇叭唤醒:“老少爷们儿,该上工了。”

于是大家都拿着工具慢腾腾地走出来,等待生产队长分配任务。我们这里不需要修建梯田,也不需要修建水库,所以很多报纸上介绍的活动没有办法去做。但是为了展示“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展现人们高昂的革命热情,让群众过一个“革命化春节”,村干部们还是能想出不少事情的。而众多怪异事情中,最荒谬的就是“运雪到田”了。

村干部们发动大家把积雪全都运到田里,当作是给农田浇水,口号是“要让每一滴水都到它该去的地方,为革命做贡献”。但是我们的村子附近就有一条小河流过,庄稼用水方便得很。这种做法,按照现在胡锦涛主席的话说就是“折腾”,但在那个年代里,这种“折腾”事儿并不稀奇。

于是大家都赶着车,拿着工具开始干活。先把村子里的积雪全部运走,渐渐延续到村外,甚至走到别的村子附近。有时候,如果那个村子也在发动类似的活动,两个村子的干部还会吵几句带有革命气息的架。这个说:“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革命,革命怎么能分你我?”那个说:“革命是不分你我,但我们要保卫集体主义的胜利果实。这里的雪是我们村子的集体财产。”这个又说:“你这思想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残余,是‘山头主义’在作怪。”那个又说:“你这是非法侵占革命成果,我们要给予严厉的回击。”大家也都放下手里的活,乐悠悠地看着两个村干部吵嘴,直到两个村干部呵斥一声,才继续做起活来。

记完工分后,大家都拖着沉重的脚步向自己的家走去,心里都想:“这样的革命化春节什么时候才不用搞啊?”

幸亏到了改革开放年代,春节这个特色民俗才又回归传统,后辈们再也不会经历那么荒谬的春节了。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