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叶剑英主政广东
毛泽东部署两广人事
1949年7月、8月,南下的解放军主力在湖南、江西、福建发动了强大攻势,造成了迅速解放华南地区的有利形势。与此同时,毛泽东开始安排广东省的人事。
此时,周恩来找到北平市市长叶剑英,想让他担任外交部部长,叶剑英婉言拒绝。于是,毛泽东提议,任命叶剑英为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并决定叶剑英和陈赓、邓华负责率领第4、15两兵团向广东进军。
8月1日,中共中央致电华南分局,并告华中局、华东局,发出《关于华南分局、华中局、西南局的干部配备及其管辖范围的指示》。
这份指示对未来的华南政权作出了规划,规定广西成立省委,拟以张云逸为书记;广东可设潮梅、东江、北江、南路、中区等几个区党委或地委,受华南分局直接领导;华南分局以叶剑英、张云逸、方方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书记;华南分局领导广东、广西两省及香港工委。
就这样,毛泽东对两广的人事安排正式确定下来。
赣州会议定大计
8月9日,叶剑英南下华南。
9月上旬,他们终于到达了赣州。
赣州是江西一个古城,距广东北部边境百余公里,是江西至广东的要冲。江西解放后,将要参加解放广东的军队和地方的负责同志遵照党中央的指示陆续到达赣州会师。他们之中有二野第4兵团负责人陈赓、郭天民、刘志坚;四野第15兵团负责人邓华、赖传珠、洪学智;原华南分局书记方方;两广纵队负责人曾生、雷经天等。众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重任在肩,但都感到格外激动。叶剑英和陈赓、邓华、方方等人见面后,众人就解放和接管广东城乡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开始进行紧张的运筹。
军事行动,是摆在众人面前最紧迫的问题。
9月7日,叶剑英主持召开作战会议,分析敌情,制订广东战役作战方案。会后,叶剑英与陈赓联名将战役计划上报中央军委及四野总部。
随后,两兵团立即部署了部队的行动。
鉴于军队和华南分局都已到达赣州,就以后两广战役如何统一领导,毛泽东指示,在军事上,陈赓统一指挥两兵团和两广纵队的作战行动:各兵团负责人都接受华南分局领导;凡属带方针性问题和全盘计划都提交分局讨论,以取得党、政、军、民的一致配合,不再另组前委。
9月中旬,叶剑英主持召开了三次华南分局扩大会议,着重解决华南地区党政军统一协调问题,以及后勤和支前工作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军队和地方各方面负责人。
叶剑英在会议上说:“地方和部队都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一方面,地方党、政、民在这一时期必须集中一切力量,用尽一切办法,努力完成支前任务;另一方面,部队不要坐等,不要完全依赖地方的支前工作,而应随时协助地方筹措粮草,动员民工,组织运输,并准备在必要情况下自己直接就地筹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误战机。 ”
为了切实保证支前任务的顺利完成,华南分局作出了《联手支前工作的决定》。对于支前的组织领导、粮食的筹集、民工担架的动员以及公路、桥梁的修建都作了具体规定,要求广东全省特别是粤北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必须将支前工作作为目前最重要最紧急的中心任务,各方面的工作,都应围绕这一中心任务来进行。
接着讨论人事安排。经过反复思索,确定广东省政府由叶剑英任主席,方方、李章达为副主席;广州市军管会由叶剑英任主任,赖传珠、王作尧为副主任;广州市政府由叶剑英兼市长,李章达、朱光、梁广任副市长,并安排对革命事业有贡献的一至二位民主人士任副市长;广州警备由15兵团兼任。
这些人事安排,都先后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
9月21日开始,华南分局在赣州召开干部大会,由叶剑英作综合报告,陈赓作军事问题的报告,方方作关于广东情况的介绍。两兵团的其他负责人,两广纵队负责人,粤东、粤北、赣南三个区党委的负责人,也分别在会上讲了话。其中,叶剑英于23日、24日作了长篇讲话,重点阐述党的城市政策和如何接管广州的问题。
接管干部们听了报告后,结合地下党提供的有关广州的情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众人又学习了上海市市长陈毅关于接管上海的工作报告。经过学习和讨论,干部们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接管广州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了对搞好城市接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最后,会议根据广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 《接管广州市对军管会组织及其工作的意见》,规定了广州市军管会组织机构的设置,在正、副主任和正、副秘书长之下,由省、市、军三个系统的干部共同组成财政、物资企业、文教、交通、公安、军事物资、卫生、政权、外交、卫戍等委员会。并提出了初步的人选。然后,根据党中央的有关指示,决定广东省政府由叶剑英任主席,方方任副主席;广州市军管会由叶剑英任主任,赖传珠、王作尧任副主任;广州市政府由叶剑英任市长,梁广、李章达、朱光任副市长。
几次赣州会议,为接管广东打好了基础。会议之后,9月28日,叶剑英和陈赓联名签发了 《广州外围作战命令》,下达了迅速解放全广东的任务。命令规定:为便利作战指挥,以4兵团为右路军,15兵团为左路军,两广纵队、粤湘赣纵队、粤中纵队组成南路军,三路大军从南北分别向广州进军。10月2日开始,各路军按照预定的部署,向余汉谋部发起大进攻,广东战役正式打响。在左右两路大军的后面,一支接管广州的队伍也跟随着南进。
解放广州
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下,10月7日,陈赓4兵团攻占粤北重镇曲江。邓华15兵团也进占翁源、新丰。南路军沿和平、龙川、河源向前挺进。
于是,各路大军又继续向南猛进,连续攻克敌占城镇。
14日下午,解放军攻占广州市,将胜利的旗帜插上了五羊城头。此后,陈赓指挥4兵团向南追击由广州沿西江逃跑的余汉谋残部,进军广西。15兵团大部留驻广东,在地方部队配合下,迅速追歼残敌,扩大战果。
广州解放后,19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叶剑英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方方、古大存、李章达为副主席。21日,叶剑英同方方及15兵团邓华等人一起,进入刚解放的广州市,开始了城市接管和建政工作。
叶剑英进入广州后,立即宣布成立广州市军管会,接管了国民党广州市政府、市警察局、报社、工厂、银行等部门。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叶剑英兼任市长。
叶剑英广州历险
广州是国民党军撤退的最后一个大城市,解放之初,情况十分复杂。广州市市长叶剑英和上海市市长陈毅成为国民党特务机关明令除掉的南北两颗 “眼中钉”。为了保证叶剑英的安全,广州市公安总队选调了一支特别部队负责他的安全。叶剑英无论是在住处还是外出,特别部队都是实施三层警卫:近身警卫、内卫警卫和外出警卫。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得不多次更换住地,先后住过农林上路宋子文、梅花村陈济棠、法政路薛岳、珠岛孙科等旧官员的官邸。每到一处,特别部队都被要求制定相关的保护策略,一直到他最后定居在珠岛一新建房子时,警卫工作才最后落定。
但还是险象环生。
一天下午,叶剑英到中山五路一个剧场参加一个民主人士座谈会后,驱车返回华南分局所在地东山。按照往常的行车惯例,叶剑英和秘书及两名身携卡宾枪、手枪两大件的贴身警卫员坐在第一辆车里,后面一辆车则载着一个全副武装的警卫连。因为是同民主人士座谈,因此叶剑英特意只带了一名司机和一名警卫员。汽车顺着平坦的农林路向东山疾驰而来。忽然,坐在前排的警卫员小李发现前方公路上有辆卡车,车厢上严实实地围着防雨帆布,正不紧不慢地向前行驶着。
“奇怪!这条路平时很少有卡车路过呀。 ”小李顿时警觉起来。司机小吴也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小李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叶剑英。叶剑英说:“要适当采取应急措施,但不要慌,要注意观察,沉着应付。 ”为防止意外,小吴放慢了车速,小李则拔出手枪,推弹上膛,两眼紧盯着卡车的举动。
前面出现一条岔路。小吴一踩油门,准备出其不意地加速超过去。突然,那卡车后厢上的帆布猛然挑起,伸出了一支黑黝黝的枪口,一长串子弹向叶剑英的座车射来!
“首长,低下头! ”早已处于临战状态的小李边大叫边迅速举枪射击,卡车上的敌特见我方早有准备,做贼心虚,慌忙窜上岔路,向沙河方向逃去。
敌特逃跑了,叶剑英收起了刚才一直翻阅的文件,用力地拍了一下小吴的肩膀,示意他赶快离开此地。小吴飞一般地开着车,不一会儿,便到了驻地。警卫连闻讯立即出动,往沙河方向追捕凶手去了。
其他警卫人员纷纷围拢过来,见小车头部中了一枪,七嘴八舌地说要限制首长今后的公开活动。叶剑英走到车前,用手指指弹孔,说:“你们瞧瞧,就凭这枪法,用不着大惊小怪嘛。应该想法通知毛人凤,再派特务来行刺,非得带上一门美式榴弹炮才行。 ”
一句话,逗得大家大笑起来。
11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正式宣布成立,全省共设珠江、东江、西江、北江、粤中、南路、兴梅、潮汕、琼崖等9个专区,共辖7市98县,广州市为中央直辖市。
11日,广州军民举行庆祝解放大游行和人民解放军入城式,叶剑英与方方、邓华、赖传珠、李章达等检阅了群众游行队伍和参加入城式的部队。军队进城后,敌特收敛多了。27日,广州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950年10月5日至16日,广东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广州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全省即将进行大规模土地改革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规模很大,出席会议的代表达到788人,多数代表是由各县、市机关选举产生的。叶剑英在会上作了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和对大会的总结报告。
这次会议团结和动员了全省各革命阶级、阶层人民的力量,投入到土地改革工作中,为建设新广东而奋斗,它标志着广东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是广东省政权建设的里程碑。
作者:陈冠任
——摘自《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组建实录》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