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辉煌哈军工何以成为百所军校的落后典型?

——是谁肢解了“第二个黄浦军校”?
发布时间:2013-08-02 22:39 作者:耿鼎发 浏览:181次

过去,我们常听说是林彪的 “ 一号通令 ” 肢解了辉煌的哈军工,现在看来,这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在那个不敢说真话的年代,人们只能找个 “ 替罪羊 ” 而已。其实,真正毁了哈军工,毁了他自己赞誉为 “ 第二个黄浦军校 ” 【1】的,正是当初决定创建哈军工的毛泽东!这样的意见一定有不少朋友难以接受。值此哈军工60大庆即将到来之际,我作为哈军工第一届雷达声纳专业的毕业生,愿与哈军工的领导、老师和校友们,在迎庆之余,共同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探讨。

不可否认,毛泽东为创办哈军工耗费了不少心血,功不可没!尤其是在陈赓、彭德怀、周恩来、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和主持下,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办学方针,依靠 “ 二老 ” (老干部、老教授)办学,哈军工师生员工呕心沥血所创办的哈军工,其辉煌业绩,世人有目共睹。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哈军工不仅作为国家肌体的一部分,同样遭受了毛泽东极 “ 左 ” 错误的伤害和破坏,而且,由于毛泽东对哈军工的特殊偏爱和器重,其伤害是致命性的,其破坏是更为惨烈的。肃反和反右等前期的运动,我们就不去细说了。肃反那时候,我还曾作为 “ 根正苗红 ” 的依靠对象,被任命为海军系本专业的"五人肃反小组 ” 成员。回想起来,当时搞的不就是后来 “ 文革 ” 搜身、抄家、逼供、瞎咬、蹲牛棚那一套吗?令人毛骨憟然。现在才知道,这早就是延安整风和“抢救运动”的老把戏了。反右以后,哈军工就开始遭难了,厄运也开始套牢我本人了。连我这样一个原本的依靠对象、声纳专业第一期的唯一 “ 全优生 ” ,在党员交心补课时,竟也划成了 “ 中右分子 ” ,被第一次清除出党。但从总体来看,无论肃反或反右,尽管还是有不少精英没有能逃脱这一场场灾难,详见【1】【8】,但哈军工毕竟没有成为重灾区。因为有陈赓大将作为中流砥柱,保护了哈军工的大批知识分子。

从大跃进、第一次教改、第二次教改、反右倾等等运动以后,哈军工遭到的高层干扰和破坏就越来越严重了。特别是在1962年至1965年期间,领袖骇人听闻的 “ 阶级斗争学说 ” 和想当然的 “ 继续革命理论 ” ,都是把哈军工作为他的一个重要试验基地和演练战场的,因而受害也是最深最早的。我能否这么说:文革实际上提前一、两年就已经在哈军工等试验场所预演了!请回顾几个历史片断:

一、 “ 反右倾运动 ” 给哈军工带来了什么?

1960 年至 1961 年,我作为哈军工、北大、海军三所等六个外协单位的联合领导小组组长,参加了我国南海海域的科学考查。在考查中途,一封急电将我从南海召回,原来是要我归队参加反右倾斗争。当时,庐山会议已经出现了所谓《彭、黄、张、周反党集团》,全国开展了以清查彭德怀反党集团和右倾路线为中心的反右倾运动。

作为国防部长的彭老总,对哈军工情有独钟,曾几次来学院视察和调研。凡与彭总接触过的人,都成了怀疑、清查的对象。凡忠诚老实、敢于反映家乡百姓挨饿遭难实情、敢于向党掏心掏肺的干部和师生,都遭到了批判、斗争和残酷的清洗。继反右之后,这次运动不仅再次把善于动脑子、敢于说真话的“漏网”精英一网打尽,而且,从此,公平正义、为民请命、忠诚老实、独立思考等等都成了表面的说词和装饰品了。学院干部进修系有一位学员丁铁石,他曾率先在著名的回民支队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开展政治工作。他是我军装甲兵部队的创始人之一,曾任我军第一任装甲团团长。他先后在装甲兵设计院和装甲兵司令部担任过高级要职,少将军衔,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功勋卓著。但在反右倾运动中,他却受到长时间的审查批斗,逼他坦白交代与彭德怀的关系,逼他承认右倾翻案、向党进攻。他的许多亲属和下属都受到了株连。【 1 】【 7 】海军系通讯专科的王主任,我们声纳专业也曾受他领导过,是一位抗战时期工农民主政府的老县长。他为人谦逊厚道、可敬可亲,说话和声细语、实事求是,从不打官腔、摆架子、以势压人,在教师和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但就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好领导,竟也因犯了“右倾”错误,被清洗出哈军工。王主任把家搬出军工的这一天,找了几个贴心的教师去帮他搬家。看到王主任脱掉海军中校军服,穿着破旧便衣的惨象,看到他那茫然无助的神情,看到他几天不见就两鬓斑白的苍老倦态,我竟忍不住悲从心来。

我真不明白,我们的领袖为什么要这样折腾?我真不明白,我们的党为什么要一批又一批地把忠心爱民爱国爱党的好人推出门外?一个将军、一个县长、一个中校,一夜之间,竟会被剥夺了一切、丧失了一切,变成失魂落魄的苦人,究竟谁有这么大的权力?人是万物之灵,人人都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一些人却能轻易地左右和决定另一些人的生死和命运。不需靠法律,不需靠制度,而只凭自己个人的好恶和意志?这太不正常了!这太不公平了!这样的体制怎么能不改革呢?我们是从自己的悲惨经历,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来理解当今中共中央领导人强调改革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的。

二、两次教改把教授专家当成打击对象,对教学、科研造成了无可估量的破坏

1958 年,哈军工奉命进行第一次教学改革。实际上说穿了,就是把毛泽东大跃进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强行贯彻到教学和科研领域;把大炼钢铁、土法上马、农业放卫星等等根本违反科学的愚蠢做法和浮夸作风搬进了哈军工。现在,人们都很清楚大跃进、浮夸风饿死了 3700 万人,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至今很少有人去估量大跃进、浮夸风给我国的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所造成的深远的、会延续若干代人的破坏。在教改中,陈赓、周恩来三顾茅芦,从地方名牌院校请来的专家教授们遭受到无休止的羞辱批判,他们的著作教材和科研成果被肆意指责、诋毁和废弃。教改发动者鼓惑无知的学员上讲堂、编教材;处处忙着报喜,天天捷报频传。声称几天之内编出了理论结合实际的一流教材,几个月内研制了多少多少国际领先成果。当时,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不愿意跟着瞎起哄,只有极少数人向权贵讨好献媚。当时,郭沫若就在我们南海科学考查站挥写了“十年之内定超英”的宏伟诗句。我的化学老师江瑜和她的丈夫况蕙荪,一向是学生们德才兼备的榜样。只因为对当时简单地用大砍、大压的办法贯彻“少而精”有不同看法而受到批判;我的《天线及无线电波传播》课的教员吴鸿钧,是一位大大列列的老学究,只因为说过:“什么叫红?技术、原子弹超过美国就是红!”这类话,就被作为坚持资产阶级反动立场的典型加以批斗;我们水声教研室的杨士莪教员,是一位绝顶聪明的业务尖子,后来成为中科院院士,当过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但上面却常常要我们关注他在教学改革、反修学习当中的言论和表现。甚至于连他挽着爱人在马路上行走,都被点名批判为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我从声纳专业毕业不久,一度调到鱼雷教研室,负责鱼雷音响自导系统的研制。鱼雷教研室主任赵国华教授是德高望重的全国知名专家,从国外回来,拥护共产党,热爱新中国。他家境并不富裕,兵工大学毕业后公费留美,对兵工学、弹道学都有相当的研究。但在 1958 年、 1960 年的两次教改中,都被列为重点批判对象,批他编著的教材,贴了许多羞辱他的大字报,为此,心情长期郁闷。后来,我俩成了推心置腹的忘年好友。文革初期,他更因“隐瞒富农出身”遭受批斗,后来,又列为“反革命教授集团”成员被扫地出门,送进牛棚。在我被监禁狱中期间,他不幸瘁死。【 1 】【 8 】在哈军工,有过类似经历的专家教授决非少数几个。

1964 年 2 月和 7 月,导弹工程系雷达专业的学生毛远新(后改名李实),从哈尔滨返京过寒假和暑假,两次向其伯父毛泽东汇报了哈军工的现状。后来被整理成有名的《毛主席与毛远新的第一次谈话纪要》【3】和《毛主席与毛远新同志的谈话纪要》【5】。从此以后,毛泽东就更加密切关注哈军工,并把军工作为他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四清、抓阶级斗争的试验田【 1-P1221 】 。在稍后的 1964 年 11 月,高教部还曾向各院校发布了纪要内容,其中,毛泽东有关教育要革命、学生要批判资产阶级等语录,在文化大革命中已是人人都能背诵的最高指示。这种把老师当敌人、把知识分子当专政对象的所谓“教育革命”,都早在哈军工的两次教改运动中进行了预演,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检验。

三、不抓阶级斗争护坏人,哈军工被贬为百所军校的落后典型

早在 1962 年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要求:阶级斗争“我们从现在起,就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全会公报标志着党的基本路线已转向阶级斗争。这几年,哈军工虽然也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和两次以批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内容的教学改革,但学院领导总是不肯轻易放弃陈赓定下的“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办学方针”,总是千方百计想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这自然就会引起高层的关注。 1964 年 7 月中旬,毛泽东教育毛远新说:“阶级斗争倒处都有,你们学院就有。”“你们学院揭发的几个材料我都看过了,你与反革命睡在一起都不知道。”【 1-P1159 】 一周后的 7 月 24 日,罗总长奉命到哈军工传达指示说:“主席说过,堡垒攻不破时就多用些黄色炸药。”“耿鼎发等都是好材料,要与群众见面。把全院干部找在一起公布,大家议。”【 2 】再一周后的 7 月 31 日,召开了军事法院万人公判大会 ,挖出了哈军工的复辟倒算典型 —— 耿鼎发【 4 】【 9 】。公判大会后的第四天,即 8 月 4 日,在总部首长的指示下,哈军工召开了第三届党代表大会。大会的宗旨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揭开哈军工阶级斗争盖子,在哈军工全面开展“四清”运动。以耿鼎发复辟倒算案为突破口,揭盖子究竟揭了些什么呢?

平常有些牢骚怪话的金工金相教研室主任胡振渭教授,这次是新账、老账一起算了。在肃反时,他曾被查出解放前出国留学坐的是美国军舰,还穿过美军服装;后又查出杨仲枢教授当年被打成右派的那篇著名发言稿,事先就请胡振渭补充、修改过。当时院长陈赓大将是尽可能保护老教授的。现在可不同了,老账也要一起算了。胡振渭被定成漏划的右派分子、乘机向党进攻的资产阶级右派。我的《无线电发送设备》课的老师、海军系通信教授会主任胡寿秋,其父亲被定为受管制的地主分子,但他不识字,只得口述思想汇报,由胡寿秋代写成书面报告交派出所。因此,胡因丧失阶级立场而受到批判。这次“四清”捉到的最大“鲨鱼”是哈军工保密等级最高的原子工程系系主任祝玉璋。祝主任的女儿是我的学生,其父曾长期任干部部领导。他成年累月忙于为各类受委屈的干部落实政策、甄别平反,万万没有想到天大的冤枉竟落到自己的头上。说来也是巧合,扣的罪名竟与我相同,也是“长期隐瞒地主家庭成分”,“是地主婆的孝子贤孙”;也是勒令将其母亲赶出军工、押回原籍;也是作为“四清”典型,上报总政,通报全军。祝老太太被押走时,哭倒在地,捶胸顿足,凄惨地叫喊:“天大的冤枉啊!我家不是地主,我年青时还要过饭呀!”祝玉璋是最懂政策而又是一直执行政策的人,他对这种莫名其妙的诬陷,竟也只能将眼泪往肚子里噎了。他默默地扶起老母,默默地目送哭成泪人的小妹搀扶着老母远去。这次,放炸药、揭盖子总共殃及 600 多人,声称已烂掉了十五个单位。【 1 】

有位比祝玉璋资格更老的干部, 1924 年被孙中山派到苏联学习军事飞行技术的唐铎,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著名的空军英雄,获得过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星勋章、苏联卫国战争勋章等最高荣誉。 1953 年调回国内任哈军工空军工程系主任。他是哈军工建院的元老之一。幸好其夫人是苏联人,应“反修”和阶级斗争政审需要,三个月前就被迫调离了哈军工。否则,其命运就很难预测了。我的毕业实习指导老师王哲瑞,就是因为从苏联留学回来,后来作为苏修特务,被残酷地迫害致死的。

哈军工放炸药、揭盖子后不久, 1964 年 9 月至 10 月,先后召开了全军院校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军第 10 次院校会议。会议散发了总政调查组对哈军工阶级斗争反映的调查报告,指责哈军工不抓阶级斗争,不突出政治。会议主持人更在大会上点名批评哈军工, “ 以教学为中心 ” 是把 “ 四个第一 ” 变为 “ 四个第二 ” ,只突出教学,不突出政治,不突出阶级斗争,列举了一些完全不符事实的例子【 1-P1175 】 。会后,哈军工领导要求申述事实,主持人又引导与会单位批评哈军工不认错的态度【 1-P1177 】 。就这样,众多老一辈革命家呕心沥血建起的哈军工,为国家和军队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哈军工,曾经受到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热爱仰慕的哈军工,竟在一系列捏造、诬陷、恶语中伤下,变成了全军 100 多所军事院校中的落后者。

1964 年底,在高层的指示威逼下,哈军工不得不开展整风。学院领导天天检查交代,惶惶不可终日。历时 9 个月,才勉勉强强 “ 洗完澡 ” 、 “ 下了楼 ” 【 1-P1209 】 。这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是哈军工的悲剧。今天,值得哈军工人,特别是原学院领导反思的是:当初,从一开始,就没有人敢于像邓易非将军和吴铁铸教授那样【8-111,117,154】,去怀疑和抵挡对耿鼎发的诬陷,结果让善于逢迎、造假、诬陷的政治投机分子真正打开了 “ 突破口 ” ,造成风声鹤泪、草木皆兵,诽谤谣言像江河泛滥,最终把自己也淹没进去了。甚至连哈军工的领导要把扬言杀毛主席的学员发展入党这类除白痴才会相信的谎言,居然也写进了堂堂的红头文件【 1-P1173 ,今天的青年朋友们大概是很难理解、很难相信这类局面了;今天人们回顾往事,可能会觉得当年领袖的阶级斗争学说太离谱、太荒唐了,但这确实就是当时的现实!但这确实就是中华儿女子子孙孙千万不能轻易忘记的历史!

四、搞四清, “ 一个不留 ” ,彻底掏空瘫软了哈军工

就在总部首长在哈军工 放炸药、揭盖子,抓出了耿鼎发、胡振渭、祝玉璋等 600 多人的同 一时段, 1964 年 7 月,毛泽东在北戴河又语重心长地告诫侄子毛远新: “ 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我已和罗总长讲了这个问题,你们学院应该到农村去搞四清,从干部到学员都去,一个不留。 ” 【 1-P1160 】 于是,哈军工从 1964 年 10 月到 1965 年 5 月,分三批大军,开赴农村搞四清。 1964 年 10 月,第一批近 3000 人去哈尔滨的郊区县农村。 1965 年 8 月 17 日, 毛泽东在哈军工上报的《关于学员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材料上,作了重要批示: “ 请军委讨论一下:(一)此件可否发到全军参考;(二)全军从排长以上,除年老、重病者外,一律分期,在两年内,都到地方参加社教工作。以上是否可行,请你们研究决定。 ” 【 1-P1221 】

在《哈军工传》中,是这样如实记述当时哈军工人积极投入 “ 四清 ” 运动的情形: “ 此时,哈军工已经升格为毛泽东指导全国、全军开展‘四清’运动的‘试验田’;哈军工人无疑是毛泽东最为信赖的一支可靠的子弟兵。大概当时其它著名高校还没有这份殊荣 ” 。 “ 就在毛泽东批发哈军工报告的第二天,哈军工第二批参加社教的人员 5743 名奉命 ------ 奔赴巴彦和海伦两县。半个月后,决定再抽调 1111 名干部和教员 ” 【 1-P1221 】 , “ 哈军工是当时全国、全军高等院校中唯一由毛泽东亲自下令参加‘四清’的院校,是毛泽东的‘试验田’。【 1-P1238 】 ” 1966 年 2 月初,在院长的带领下, “ 哈军工最后一批参加农村‘四清’运动的队伍 1908 人整装待发, ------ ,直奔绥化县。 ” 【 1-P1239 】 。 “ 这两年谁也不敢再提学专业、学技术、学文化的事了。 ” 大家都搞 “ 四清 ” 去了,先后分四批开赴农村,总数达11762人。按毛泽东的要求, “ 一个不留 ” 。至此,哈军工已彻底被掏空了,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机构已处于瘫痪状态,还有谁能留下来抓教学、抓科研?还有谁安心去讲课、去学习?至此可以说,毛泽东誉为 “ 第二个黄浦军校 ” 的哈军工,彭老总称之为远东唯一的“ 国防工程学院 ” ,作为培养军事科技人才的最高学府,已经名存实亡了!

五、军委批准 “ 改为地方院校 ”后 ,哈军工解体时的乱象,惨不忍睹

哈军工被掏空瘫痪以后不久。人们就传言: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军委要把哈军工交地方了,全院人员要集体脱军装了。果然, “ 1965 年 8 月 15 日,国防科委突然用电话通知哈军工:军委批准学院改为地方院校。 9 月 4 日,路扬又来到哈尔滨,继续主持学院的整风,在院党委扩大会议上,他当众宣布:‘学院改变体制,军委已经批准。’说罢路扬亮出了命令。 ”“ 于 1966 年 1 月执行 ” 【6】。 此时,人人惶惶不可终日,思想十分混乱动荡。不少创办哈军工的元老和栋梁干才都争先恐后地设法调往其它部队了,留下的部分领导都成了老百姓。军区和地方的许多单位,甚至于许多个人,趁哈军工大动荡、大肢解之机,混水摸鱼,趁伙打劫,奋勇抢占了哈军工的教学用楼和宿舍营房。威严壮观的教学区变成了养马场,哈军工变成了五花八门的大杂院。我们专业的雷达实验室和声纳实验室,拥有国际一流的装备,都是用金子堆积起来的。校长陈赓就说过,培养一个哈军工毕业生,国家几乎要花掉一个金人的代价。拆迁时,大量的实验仪器和武器装备日晒雨淋、锈烂报废。有些核心专业搬到深山野沟,在山沟里白手起家,大兴土木。后来,实在办不下去,又不得不放弃所有刚兴起的建筑,重新搬回大城市。我们有许多极有才华的校友,整个青春年华就是消耗在无休止的搬迁途中。各届都有无数校友,随着哈军工的解体被迫改行,学非所用,有的当了工人,有的长期留守或等待分配。肢解哈军工给我国国防科技建设所造成的损害是决不应该含糊掩饰的!哈军工的解体过程所造成的人才和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遗憾的是,哈军工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和她培育的十几届儿女,最终竟没有能够力挽狂澜、保住自己的母校。有人可能认为:哈军工拆解成六个院校以后,不是更加壮大、更加辉煌了吗?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母校健在60年至今,她对我们国家以至整个人类,会是怎样的贡献呢?!

参考文献

1. 滕叙兖著:《哈军工传》,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 哈军工史料:《罗总长对学院的指示》, 1964.7.24

3. 哈军工史料:《毛主席和毛远新第一次谈话纪要》 1964.2

4. 耿鼎发:《追忆 49 年前哈军工万人公判大会的激愤盛况》,共识网历史解读 1964.8.24

5. 哈军工史料:《毛主席和毛远新同志谈话纪要》,国防科委文件,( 64 )第 18 号, 1964

6. 哈军工史料:国防科委( 65 )科办字第 785 号文件, 1965.9.18

7. 戴煌:《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新华出版社, 1998

8 .耿鼎发等:《耿刘氏和她的儿女们》,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 2013

9. 耿鼎发等:《耿鼎发家族冤案传奇》,胡耀邦史料信息网怀念耀邦栏目和共识网人物春秋栏目, 2013 年 6 月 30 日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