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治:提意见,没“穿小鞋”
自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各地领导无不声称欢迎尖锐的批评,但一些民众对此仍然是将信将疑,口欲言而嗫嚅。为了打消民众的顾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同志还公开承诺:提意见决不给“穿小鞋”,决不搞秋后算账。
想起来,我也给省领导提过意见,所幸我没被“穿小鞋”,后来还升了“官”。
那是在1986年7月,当时我在花城出版社工作。诗歌编辑室只有三人:主任是老罗(罗沙),我当副手,还有一位年轻编辑。因老罗年长且住地较远,故具体工作由我处理。
一天上午我正在看稿,突然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来访。他在省出版局局长罗宗海等人的陪同下,走进我们办公室。不过,我有些“失礼”。既没有请谢非坐下,也没有向他敬茶。因为那时的花城出版社环境简陋,几个编辑室都是在楼顶临时搭建的小板房里栖身,大家只能站着谈话。
谢非环顾周围诚恳地说:“我是来看望你们的。花城社的工作条件不够好,你们的工作却很繁重,辛苦了!”我本来应当说一些“感谢领导关怀”之类的话,可是想到手头有两本好书稿因选题未报批,牢骚话就冲口而出:条件不好、工作繁重我们都可以承受,但有些妨碍工作的条条框框却令人难以承受。
谢非让我提出来。我就说:为了出一本好书,编辑常常要不远千里,上门跟作者商量书稿事宜,耗费不少精力。可是根据规定,选题必须在前一年年底向出版局申报,有的还要经过更上一级,因此经常拖到次年二三月才批复下来。虽然每季还可以进行一次少量的补报,但往往要等到下一季才批复。这个过程令编辑十分为难,选题如果被否决,如何向作者交代?就算通过了,也可能延误了出版时机。
谢非说,你的意见很好,处理问题应当迅速,但可能有的选题必须慎重考虑,因此导致拖延。他的语调淡定温和,我却马上反驳说:“我们的每个选题,都是首先经过编辑室集体研究,再经过出版社的选题会议讨论通过之后才上报的。难道我们这些人都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艺术眼光,审查人员都比我们进步、高明?”
谢非书记客气地连声否定我的质问,强调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差错,还说也可能是由于有关部门人手较少,耽搁了时间。我忍不住再次顶撞:“这不能成为理由!组织一些有经验、有水平、有很高思想觉悟的社会贤达或离退休人士来参加审查,不就解决了么?”我还想继续说下去,这时,一位陪同人员说:“谢书记很忙,领导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的。”随即全体离去。
我所提的意见是否有用,至今我仍不清楚。几天后,我看到了一位同事拍的照片。照片中的谢非,手拿折扇,神态安详,很有风度;而我却凶相毕露,显得毫无教养。(相关照片见infzm.com网)
有朋友闻知此事后说:你这是典型的犯上,就不怕“穿小鞋”吗?我答:“勿欺也,而犯之。”我说的都是大实话,不吐不快。我只是一个副主任而已,不当也无所谓!呵呵,出人意料的是,我并没有因给领导进逆耳之言而被秋后算账。相反,过了几个月,老罗离休,出版社决定由我继任;五年后,我还当上了副总编辑。
我与谢非的这一段往事,有人认为只是“个案”——换成其他领导,你早就“死定”啦。这么说也不无道理。但我希望,各级领导能认真对待公民的批评建议,如果意见正确却不落实,那民众就会怀疑你是在做样子而不是动真格;要落实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让公民因提意见而被“穿小鞋”的那一页能永远翻过去。
(作者为花城出版社退休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