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学习习仲勋“永远不要脱离群众”的优良作风
学习习仲勋“永远不要脱离群众”的优良作风
摘要:习仲勋主张开展一切工作都应走群众路线,并且要用百分之九十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做到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打胜仗。他提出“永远不要脱离群众”这一重要论述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在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在全面达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条件下,习仲勋这一观点为我们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和宝贵的现实启示,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更加需要坚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
关键词:习仲勋;群众路线;群众工作
习仲勋热爱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忠实地坚持群众路线,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声誉和威望。列宁曾明确说过:“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了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①]1945年底,习仲勋在布置来年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时指出,要整顿作风,克服脱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他严肃告诫同志们“永远不要脱离群众”。在习仲勋看来,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取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再加上正确领导,那么,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他坚决反对坐在机关里发号施令,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走出衙门,向下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了解实情,才能为人民群众办事,解决问题。西北局党组织为习仲勋做的鉴定中,生动反映了他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血肉联系。“他很懂得群众的情绪、习惯和需要。他是站在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总是把群众的事情看做是自己的事情,而又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设想,设想怎么才是对的,尤其设想怎么对群众有好处,而没有丝毫的主观主义气味。因之,群众信任他,把他看做是自己人”[②]。毛泽东甚至称他为“群众领袖,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考虑和处理问题都是从群众利益出发,并且在处理重大问题之前,多方听取意见。不难看出,习仲勋作为一个“从群众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始终把走党的群众路线看作开展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文中着重强调:“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真正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③]可见,群众路线过去是,现在同样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走群众路线至关重要。因此,党的干部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走出“衙门”,反对官僚主义
自中央提出要坚决反对“四风”后,其中严重的官僚主义之风逐渐得到纠正和改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优良传统的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因为不走群众路线,光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不深入了解下情,“就是和群众离得远了,群众观点减弱了,对群众生活疾苦的关怀淡薄了”。这类官僚主义分子在新事物面前,既不掌握材料,又不调查研究。“他们满足于事物形式上的平静,不去发掘事物的本质,或者陶醉于若干点滴的改革”。“办事不从实际出发,不走群众路线,靠‘长官意志’,靠行政命令,群众有不同意见就实行压制,一意孤行。”[④]这种坏作风,严重地发展着。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往往不能摆正自己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有的领导干部甚至群众观念十分淡薄,对上对下不能做到一致,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在群众面前“摆官架子”,“官气”太重、太浓,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说空话、大话和敷衍群众的话,不为群众着想,甚至怕群众为自己带来麻烦。没有很好地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彻底清除领导干部中落后、僵化的官僚主义思想,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把人民群众当作衣食父母,尊重和关心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只有“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坐在机关里指手画脚是不成的。坐在办公室里指手画脚,发号施令是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不出门,不和群众联系,不交谈,只看文件看材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无法纠正官僚主义,改进工作和建立良好社会风气。可以说,把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放弃或放松了官僚主义者们。习仲勋认为这类人“群众观点不足,马列主义不多,实际也就是对革命的事业的责任心不强” 。
由此可见,要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把作风转变好,就必须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因为检查一切工作成绩的大小,“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他们是否与群众相结合,为群众服务” 。但前提必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因为官僚主义者,“对群众运动不作研究,不加引导,将已经揭发出来的事件,搁置起来,不去经过处理这些具体事件教育和提高群众,并吸取群众的意见,改进工作。”只有走出“衙门”,深入实际,才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因为,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向着复杂和高级的方面变化或发展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去掌握更高的领导艺术,从各个环节上求得改进,去掉官僚主义。对此,习仲勋说:“我们反对官僚主义的基本要求就是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反对官僚主义“要正确认识官僚主义的实际,加以分析,对具体事、具体人,抓住关键问题,实事求是地加以解决。避免轰轰烈烈而又空空洞洞地乱戴帽子、乱找岔子,这样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后,要做到“一面反对官僚主义,一面提倡和推行钻研实际、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因为 “我们的一切工作如果缺乏正确的领导方法和科学的工作制度,是决然做不好的”[⑤]。因为领导干部要当群众的先生,就必须先当群众的学生,接受群众的“教育”,认真倾听老百姓的声音,仔细了解老百姓的难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群众的先生,又是群众的学生,要善于当群众的学生,才能更好地给群众当先生”。[⑥]领导干部不走出机关大门,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既当不了群众的学生,也当不好群众的先生。
总之,要反对官僚主义,切切实实改变工作作风,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走群众路线,因为一切事情都要依靠群众做的。遇事要与群众商量。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同群众一起商量解决。”“要鼓实劲,老老实实做工作,不要鼓虚劲。”[⑦]
二、走出“衙门”,勤于“向下深入”
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动力,就必须走群众路线,倾听群众的呼声。领导干部只有“懂得什么叫联系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有什么好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党成为一个不脱离群众的党,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在群众里面的党。”因此,领导干部只有迈开双脚,深入到实际、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使自己不断地增长见识和才干,永远保持对事物的热情和敏感性,才能有更多的经验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当下群众工作要遵循“向下深入”的群众路线原则,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努力:一是开展工作要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首要任务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而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通常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因此,在从事群众工作时,必须深刻体察人民群众的疾苦,通过解决群众的一系列实际困难,实现人们思想认识的转变与提高。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后,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从省市到县、乡镇、村,领导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主动投入到基层,深入一线做实际调查研究,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来了解实情、了解群众的情绪和需要;让群众敢说真话,敢提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这也是大力发扬民主精神,坚决反对坐在机关发号施令的表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确实为群众解决了不少问题和困难,锻炼了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同时,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也得到发扬光大并深入人心。二是开展工作要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现在的青年干部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虽有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缺乏实际锻炼,容易脱离实际,除了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外,应勤于“走出衙门”,“向下深入”,深入基层、深入乡村、深入一线,为人民服务,就要一心一意老老实实“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不当“官”和“老爷”,切实做到广泛联系人民群众和实际,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当前社会,“大家办事情,想问题,都要顾全大局,讲风格,处处事事要想到群众的利益。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再大的困难、挫折,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领导干部应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不能解决的要创造条件想办法加以解决,但必须正确区分群众的有理诉求和无理要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意愿,尽心尽力,切忌形式主义。“要把加强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问题,当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大事来抓,当作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大事来抓,这是稳定国家、稳定社会重要措施”。[⑧]
三、走出“衙门”,甘于服务奉献
为人民服务,作为执政党的优良作风,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背景下,领导队伍更应该风气正,作风硬。特别是对于执政党,越是在复杂的情况下,更应该保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样,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才会无往而不胜。为人民服务就要重视群众的意见、重视群众的创造和智慧,对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要求,再小的问题,都应该去关心,只要能够办到的,都应该设法解决,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自觉地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同人们群众同甘共苦的政治本色。“干部和群众完全合拍,大家想到一起,干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关心群众,一心为集体,群众也关心他、照顾他,这样工作就好做了,干部就好当了。”[⑨]因为干部总要给群众做点好事,关心群众的事情,才会得到群众关心。“各级领导班子,必须执行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敢讲真话,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自己工作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⑩]
走群众路线,就要反对官僚主义,走出“衙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切实为老百姓服务,让老百姓满意,让老百姓有话敢说,有意见敢提,有不符合群众利益的事情敢于批评。做一个好领导,就必须:想为群众想,急为群众急;甘于奉献,甘于为群众谋福利。当责任到来时,就要下决心把事情办好。因为“人民政府最大的一项政治工作就是给老百姓做一些事情”。只有始终不渝地把群众、把群众的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要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就能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因此,领导干部只有“不当官和老爷”,放下官架子,放低身段,和人民群众一样齐,一般高,积极主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深入调查,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无私无畏的精神扎实做好新时期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只有凡事多联想到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合理利益和要求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决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地去搞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要正确对待名、权、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团结,搞五湖四海,紧密联系群众,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努力做好工作。
总之,要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深入群众,要向群众学习、请教,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命运,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赢得群众的爱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反映群众的呼声,感受群众的热情,宣传群众的创造,收集群众运动的经验,满足群众的要求,才能组织起坚强结实的群众力量。因为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壮大队伍,凝聚中国最强大的力量,使祖国的建设事业立于不败之地。而广大各族人民群众只要万众一心,紧密团结起来,就会为实现中国梦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因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只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团结奋斗,国家和人民大众同心协力,必定能战胜困难,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习仲勋文集》(上、下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
[2]《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习仲勋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版。
[4]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2013(1)。
李静(电话:13637658986;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①]《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7页。
[②]《习仲勋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版,第320-321页。
[③]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2013(1)。
[④]《习仲勋文集》(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410页。
[⑤]《习仲勋文集》(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312-313页。
[⑥]《习仲勋文集》(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242页。
[⑦]《习仲勋文集》(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387页。
[⑧]《习仲勋文集》(下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1266页。
[⑨]《习仲勋文集》(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477页。
[⑩]《习仲勋文集》(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4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