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杨树平:缅怀学习习仲勋 求真务实为人民

发布时间:2014-04-28 22:48 作者:杨树平 浏览:138次

编者按

滚滚黄河东流去,巍巍砥柱记功勋。整整56年前,1958年4月21日至 25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同志莅临三门峡视察。在三门峡期间,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求真务实,认真调查研究,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出了科学的、针对性强的正确意见。一年后,1959年6月4日至6日,习仲勋同志再次来到三门峡,他继续深入工程一线,深入厂矿、农村调查研究,对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深情的关怀和科学的指导。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习仲勋同志对三门峡人民的关心、关怀、关爱,始终铭刻在三门峡干部群众的心中。今日,本报隆重推出市委书记杨树平亲自撰写的文章《缅怀学习习仲勋求真务实为人民》。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回顾了习仲勋同志在三门峡视察期间的点点滴滴,深情缅怀了习仲勋同志心系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崇高风范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是我市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

让我们从习仲勋同志当年实事求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的谆谆教诲和亲民爱民的模范行动中,汲取精神营养,涵养道德情操,凝聚智慧和力量,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聚焦解决“四风”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加快经济转型发展、造福三门峡人民。

三门峡市委书记 杨树平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曾于1958年4月和1959年6月先后两次视察三门峡,深入工程一线,深入工厂、农村基层调查研究,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决策和建设,提出了科学的、针对性很强并被实践证明是十分正确的意见;对三门峡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深情的关怀和中肯的指导。习仲勋同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和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成为三门峡人深情而美好的回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三门峡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懈探索、砥砺前行。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习仲勋同志当年实事求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的谆谆教诲和亲民爱民的模范行动,对于我们汲取精神营养,涵养道德情操,凝聚智慧和力量,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聚焦解决“四风”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加快经济转型发展、造福三门峡人民,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求真务实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毛泽东同志曾称赞习仲勋同志“能实事求是,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三门峡大坝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是国家“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助的156个工程项目中唯一的水利项目,当时建设三门峡大坝,存在着不同意见和争论。为听取各方意见,1958年4月21日至25日,国务院在三门峡召开三门峡水利枢纽现场会议(附图1:周恩来、习仲勋同志在飞机上研究三门峡水利工程建设)。习仲勋同志在总结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关于治理黄河的第一期工程为什么选择三门峡这个问题,用矛盾论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要求大家提不同意见,希望通过不同意见来形成最终的正确意见。他强调要立足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角度,要找到泥沙淤积的规律,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决策,保证工程质量,并就大坝建成后三门峡市如何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以发展的眼光对治理黄河的前景寄予希望。如他表明自己参加会议的态度是:“要当促进派,但也当促退派,正确的促进,不正确的促退;正确意见就是不怕提不同意见,越不同越好;就是要有点地方意见,没有地方意见那就很难考虑问题。”这种观点,反映出习仲勋善于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他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的讲话,通篇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是我们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56年来,三门峡水利工程创造了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水利设施的成功经验,并被国内外许多重大水利工程所借鉴(附图2:习仲勋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工地视察)。所有这些,都进一步验证了习仲勋同志的观点。习仲勋同志的这些思想观点体现了中央要求,符合三门峡实际,不仅对于当时而且对于现在三门峡的发展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前,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改革,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回顾习仲勋同志当年对三门峡建设的亲切关怀和科学指导,令我们获益良多,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遵循规律,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强力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加快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实现“三大战略定位”、“十六字”奋斗目标的磅礴力量,奋力把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襟怀坦白 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毛泽东曾亲笔为习仲勋同志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问题上,习仲勋同志依然显示出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崇高风范。他心中始终牵挂着群众的生产生活,在拥护中央决策的同时,尽全力维护群众的利益。建设三门峡大坝,必然涉及移民问题。移民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习仲勋同志深入思考的问题。他指出:“三门峡工程蓄水应先控制在340……我想陕西同志会赞成,这样一来他们的困难会大大减少,340以内居民移,以外不要移;以内移到外面就可以,可以等着看,房子搞临时性的,洪水下去能种多少种多少。这方案对国家利益、地方利益、人民利益都照顾了。”1958年的现场会议最终采纳了习仲勋同志的意见,决定工程分期修建、分期抬高水位、分期运用。今天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行良好,发挥着防洪、防凌、调沙、蓄水、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库区及周边水域辽阔、湿地广袤、物种丰富、绿树成荫、生态良好,由此形成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三省四市人民和睦相处,共谋发展,共享繁荣。最近,在国家发改委批准建立全国第一个跨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基础上,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 1721万人民,将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民惠民为目标,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协调好区际利益关系,努力探索一条跨区域、次区域合作新路子,努力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实践证明,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心中时刻装着群众,才能努力想办法去维护群众利益;只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坦荡直言,面对矛盾和问题不绕不避,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发表意见。今天,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温习仲勋同志当年那掷地有声的发言,感悟他那坚持党性原则,一心为民,坦荡无私的大无畏胸怀,崇敬之余,更多的是要反思。我们在想问题作决策时,是否做到了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否做到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是否能够做到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亲民爱民 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

习仲勋同志出生在中国最基层的农村,对祖国和人民尤其是中国农民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视察三门峡水利工程期间,他还深入到三门峡的厂矿、农村,反复叮嘱随行的同志:广大群众有着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智慧,不抓紧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我们对不起老百姓呀!一定要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每到一处,只要有一点时间,他都要到第一线看望普通的劳动群众,与他们亲切握手,问寒问暖。许多人手上还沾着泥土和油污,来不及擦洗,便被他紧紧握住(附图3:习仲勋和工人在一起。附图4:习仲勋和农民在一起)。他的一言一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光辉,体现着党的群众路线的精髓,对于今天我们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接受教育、洗涤心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拆掉党和群众之间的那堵心灵之“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维护我们党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了一面明心见性的镜子;他那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始终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真心关心群众,真诚质朴的为民情怀、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三门峡的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认真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缅怀先辈、学习先贤,重在行动、贵在坚持。我们走好群众路线,就是对习仲勋同志的最好纪念。

情系崤函 对三门峡革命和建设事业殷切关注

习仲勋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与三门峡人民结下了深厚情缘。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习仲勋同志对三门峡都给予了殷切关注,对三门峡的革命和建设、改革和发展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始终惦念着三门峡人民。1946年7月,李先念、王震率中原突围部队在豫西、陕南等地创建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其中,在三门峡的卢氏、灵宝两地建立了豫鄂陕第四分区。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习仲勋同志领导陇东地区开展游击斗争,有效牵制国民党胡宗南部的兵力,策应豫鄂陕根据地的革命斗争(附图5:习仲勋赴陇东出发之前),在全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次视察三门峡期间,习仲勋同志非常关心三门峡的工农业生产和工人农民生活情况。他在大营村徒步三个多小时,视察了棉田、水利设施工地、卫生所、供销社和农具修配站等。在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习仲勋同志与群众促膝交谈,关切地询问村里有没有传染病、粮食是否够吃、农民入社之后是否满意等等,并亲自察看农民家中粮食储存情况。他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作风,给三门峡人民留下难忘的印象。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习仲勋同志对三门峡市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依然十分关注。在他的关心下,革命老区卢氏县美乐福食品厂生产的食品在中共十三大会议期间进行了宣传展示;他还为卢氏县编辑出版的《曹靖华纪念文集》欣然题词,为《陕县大营村志》题写了书名。

“滔滔黄河水,不了崤函情。”56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习仲勋同志当年关于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对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那高屋建瓴的阐述和深情滚烫的话语,仍然响彻在我们耳畔;习仲勋同志对三门峡人民的关心、关怀、关爱,永远是激励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精神动力。今日的三门峡大地,转型发展风生水起,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和“三大战略定位”、“四大一高”战略的深入实施,一个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的三门峡,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极具竞争力的三门峡,必将屹立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并以此告慰心系人民、情牵三门峡的习仲勋同志。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