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习仲勋联名作证的浏阳英烈
今天是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共同追寻那些感人肺腑的先辈往事
1949年9月30日,共和国缔造者在天安门广场执锨铲土,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奠基;65年后的这一天,新中国迎来首个法定烈士纪念日,深情表达对1840年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牺牲的千千万万先烈的庄严礼赞。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隆重纪念光荣先烈,突出彰显先烈功勋,大力弘扬先烈精神,不断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共同意志,并化作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不竭动力。
浏阳日报记者袁村平
今天,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在浏阳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一代代革命烈士前赴后继,为新中国的建立抛洒热血。
每一个烈士的故事都能谱写成一首战歌。近日,浏阳发现一张1952年颁发的烈士证书,彭德怀与习仲勋一起为其签署。这位鲜为人知的战士,他的故事经过我们的挖掘,终于要被更多的人知晓。
一张证书,一张成绩单
见证浏阳英烈生前岁月
“王英潍同志,于一九三二年参加革命工作,在红军革命大学学习,不幸于一九三四年冬在贵州省战斗中光荣牺牲。”昨日,大瑶人王承辉、王承义两兄弟捧出一张珍藏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小声念道。
王英潍,澄潭江山田塅人,父亲是烈士王杨储。王英潍在家中排行老大,是王承辉、王承义两兄弟的大爷爷。
这张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呈正方形,右侧为“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几个大字,内记载了烈士王英潍的简单生平,有“除由我军祭奠英灵外,特怀哀悼之情敬报贵家属,并望引荣节哀”等字。
证书左侧,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习仲勋”,签署的时间为一九五二年八月十七日,上盖方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政治部印”。
“这是彭德怀和习仲勋联名为我们大爷爷王英潍签署的烈士证书。”王承义说,这张证书是由浏阳籍少将、原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涤在1952年寄过来的。曾涤曾与王英潍一同在湖南妙高峰中学读书,王就是在那个时候参加了地下党。
“这里有一张我们大爷爷王英潍在妙高峰中学读书时的成绩通知单。”通知单长近半米,不仅有本期各科的学业成绩,还有本期操行成绩、本期检查身体状况、本期用费、来期事项等。
“根据这张成绩通知单,王英潍成绩非常好,排名第一。”王承义说,上面还有校长方克刚的盖章——方克刚是著名教育家,1910年受谭延闿之命,选址长沙妙高峰创办中学,1914年改为妙高峰中学,方任校长30余年。
父子英烈,献身革命
不惧白色恐怖坚持斗争
“除了大爷爷王英潍的证书,这里还有一张我们曾祖父王杨储的烈士证书。”王承辉说。王杨储的证书颁发时间是一九八四年三月五日,上面记载“王杨储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
父子二人,皆为烈士。那么,他们是怎样牺牲的?
记者辗转联系到了暂居广东佛山的王英富,今年84岁的他是王英潍的亲弟弟,在家中排行第七,为最小的一个。
据王英富介绍,1930年农历11月14日,在浏阳南区苏维埃政府工作的王英潍奉组织命令,离开澄潭江前往江西。王杨储听闻后去找王英潍,找了一天没找到。当时澄潭江已被白军包围,只许进不许出,“15日,父亲想逃离包围圈,被白军发现后遭枪击牺牲。”
白军接着就来王家搜王英潍。
“反动派跑到家里,有的拿大刀,有的拿带刺刀的长枪。进来后便把家里搜一遍,用刺刀往草垛里扎,没有搜到人。”王承辉说,“后来他们当着我们曾祖母的面,拿一把长大刀把桌上一个冬瓜劈成两半,说‘如果王英潍今天在家里,就是这个下场’。”
实际上,这个时候王英潍还未离开浏阳。白军的搜捕让他有家不能回,纵使父亲惨遭毒手。
“当时我大爷爷在文家市一带遇见了一位族人,他请求族人转告母亲,‘这次我要出去,父亲去世我不能回来,希望母亲不要出嫁,把家中孩子带大,等革命胜利后我就会回来’。”王承辉说。
但是,这句承诺并没有实现,王英潍牺牲在战场上。
王英富说,王英潍部别为红军革命大学,职别为学员(营级),现在只知道牺牲地点是在贵州遵义。
家园情怀,母亲盼儿归
四代人对烈士的敬仰
“后来我的曾祖母真的没有改嫁。”王承义回忆说,曾祖母姓陈,她一个人把好几个孩子养大成人,但是她从没有停止过对大儿子王英潍的思念。
丈夫牺牲后,王承义的曾祖母保留了丈夫王杨储的一件血衣,一直放在箱子底下,既是仇恨,也代表思念。
“解放之后,我的曾祖母每年都盼望儿子回来。”王承辉说,解放后的第一年,王家从澄潭江搬到大瑶。一天,解放军的部队从大瑶经过,走了一天一夜,“曾祖母搬着凳子在路边坐了一天一夜,她在寻找自己的儿子。但是没有找到,回来痛哭。”
其实,她的儿子王英潍早已牺牲。
“上世纪50年代初,曾涤从北京回来过一次,在我们家里,告诉了大爷爷牺牲的消息。”王承义说,为了不让这个噩耗被王英潍的母亲知道,便一直瞒着。不过,隐藏悲痛的同时,对王英潍的母亲也更加孝敬。
“烈士陵园墙上有他的名字,他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怀念。”昨日,记者从市民政局16759名烈士名单中看到了王英潍的信息:1913年—1934年,中央红军学校学员,牺牲时年仅21岁。
新闻延伸
永远记住16759名浏阳籍烈士
记者从市民政局烈士陵园办了解到,浏阳作为湖南著名的革命老区,烈士人数仅次于平江县,在全省县市中排第二。而浏阳烈士陵园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主体工程也已经竣工。
在风景优美的道吾山,6500平方米的陵园内分为烈士纪念碑、烈士英名墙、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区等部分,烈士英名墙铭刻了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16759名浏阳籍烈士名字。
据了解,烈士墓区共能容纳800座烈士墓,按照国家及省有关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目前已经迁入676座散葬在浏阳各地的烈士墓。对于想迁移到烈士陵园的零散烈士墓,烈士亲属可到民政局烈士陵园办申请。
烈士墓区分为6处,每一处都像一片树叶,以表示“烈士叶落归根”。烈士墓迁入陵园,方便人们祭扫和缅怀,是一个红色精神集聚的革命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