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吴晗惨成文革祭旗牺牲品:一家四口丧三条人命

发布时间:2015-07-22 20:39 作者:顾保孜 浏览:286次
提要:留下两个失去父母的孩子相依为命,姐姐小彦原来天性活泼开朗,由于父母惨死的过度刺激和对父母强烈的思念,精神再也支撑不住,崩溃了、失常了,被送进精神病院。1976年9月23日,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刚满22岁的小彦用自己的死向万恶的“四人帮”提出最强烈的抗议。一个原本幸福的家,破了,三条人命,亡了。



吴晗、袁震夫妇
 
[ 本文选自《实话实说红舞台》,作者:顾保孜,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
 
江青等人靠林彪支持,阴谋升级。毛泽东谈话后,中央书记处停止彭真的工作。吴晗所受迫害升级,一家四口丧失三条人命
 
“二月提纲”的下发并没有使事情结束,张春桥和江青坚持认为吴晗“研究海瑞,有一味药方极为重要,那就是骂皇帝的问题”。他们要从这里打开缺口。
 
江青看到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受到北京市委的抵制,便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林彪身上动脑筋。
 
林彪果然全力支持江青!
 
有了军队重要人物的撑腰,江青气壮了。1966年2月2日到20日,她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从会后整理的纪要看,座谈会全盘否定建国以来党领导的文艺工作的巨大成就,诬蔑建国以来文艺界是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号召要“坚持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这个座谈会纪要经过毛泽东三次审阅修改后,由他建议以中央军委名义报送中央批准,于4月10日转发全党。这个纪要提出的严重的政治责难已经不再是针对文艺界领导人的,而且是对着一些中央领导人的,包括彭真在内的北京市委。它批判了《二月提纲》,使彭真、陆定一的倒台已成定局。
 
有了毛泽东的批示,林彪、江青便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包括吴晗在内的“三家村”,批判对象指向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邓拓、统战部长廖沫沙,并且盗用工农兵的名义,声嘶力竭地叫嚷要揪“三家村”的“后台”。
 
毛泽东又连续找康生、江青、张春桥等人谈话,严厉指责“二月提纲”混淆阶级界限,不分是非,是错误的;中宣部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包庇坏人,压制左派,不准革命;如果再包庇坏人,中宣部、北京市委和文化革命小组要解散。毛泽东说:“我历来主张,凡中央机关做坏事,我就号召地方造反,向中央进攻。”
 
毛泽东谈话后,中央书记处于4月份停止彭真工作。自然,吴晗所受的迫害也升级了。1966年4月,关锋、戚本禹两篇被中宣部和彭真拒绝的“攻要害”文章得以见“天日”。这是比姚文元定调还要高的文章,一篇是戚本禹的《〈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另一篇是关锋、林杰的《〈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两株大毒草》。
 
戚本禹的文章,那逻辑颇为奇妙:他引用列宁的话,“知识分子的特点就是敏感”。戚本禹认为,吴晗正是依照“自己特殊的阶级敏感性”,“预知”了庐山会议,所以“提前”写了为彭德怀“翻案”的《海瑞罢官》。这两篇文章比起姚文元的更明目张胆,阴险毒辣,为吴晗定下了与彭德怀罢官一样的罪。其实,揪住吴晗不放的真正意图在于,通过批判吴晗,揭出“三家村”,通过“三家村”,揭出“彭罗杨陆”,再通过“彭罗杨陆”,揭出“中共党内最大的走资派刘少奇”。
 
为了达到这个阴险的目的,吴晗便平白无故地遭受打击迫害,成了“文化大革命”开场祭旗的牺牲品。
 
5月8日,《解放军报》以显著位置刊登署名为“高炬”的《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开火》的文章,《光明日报》也在显著位置刊载了署名为“何明”即关锋的《擦亮眼睛,辨别真假》的文章。仅隔两天,姚文元在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抛出《评“三家村”》等文,交织成一张猛烈的火力网,射向北京市委。与此同时,《红旗》杂志、《人民日报》联名以编辑部名义发表题为《伟大的历史文件》的社论,说“彭真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破产了,这是一个突破口”,一语道破了天机。原来江青之流在组织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时,“斗争”目标就已经定好了,吴晗只不过是一系列突破口中的第一个突破口而已。至于《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完全是由“斗争”目标需要而决定的。江青曾经兴奋地狂叫:“一个叫吴晗的挖出来,以后就是一堆啊!”林彪在中共九大报告上说:“对《海瑞罢官》等大毒草的批判,锋芒所向,直指修正主义集团的巢穴——刘少奇控制下的那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即旧北京市委。”
 
批判“三家村”的同时,吴晗和他的家人也被推到了生死的边缘。他们几乎是在转眼的工夫,生杀大权已操于人手了。他们面对的是众目睽睽的鄙视,到处是如雷贯耳的声讨。整个院子里贴满了“绞死”、“砸烂”的大标语。吴晗三天两头被拉出去批斗,原来演讲的会堂成为批斗他的地方,那些洗耳恭听的学子变成了拳打脚踢的“武夫”,无情惨烈的批斗并没有换来家人的安全。
 
吴晗的家被清洗过好多次。他从青年时期节衣缩食积攒收藏了一生的珍本古书全部被抄走了;记录着吴晗、袁震夫妇一辈子点点滴滴血汗的劳动的卡片也抄走了;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全部手稿,其中有发表过的,也有未发表的,也一页不剩地抄走了;珍藏的文物字画抄走了;毛主席、周恩来、郭沫若等人和吴晗书信往来的手迹也抄走了;外国友人送给吴晗的礼品被当做“四旧”砸烂了;电视机也不能幸免;就连女儿三岁起画的图画,也在那些人“这是什么玩意”的斥骂声里付之一炬。
 
批斗最后升级为入狱。吴晗被捕入狱的第二个月,妻子袁震又遭到江青一伙的迫害。她因为替吴晗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被打成“右派”,送进了“劳改队”。袁震本来就是个体弱多病、一直病休在家的人,过去热天还穿棉袍子,现在却住进了又潮又湿的旧浴池,在熬过一个潮湿的夏天和一个寒冷的冬天之后,双腿瘫痪了。可没有大夫敢为她治病。1969年春天,女儿小彦和儿子吴彰高兴地把母亲接回家,以为母子以后可以团聚了,谁知这竟是他们母子团聚的最后一个夜晚。当天夜里,袁震的病情加重。送到医院后,医生听说是吴晗的妻子,怕划不清政治界线,不敢进行抢救。袁震含恨而去,永远离开了这个曾经寄托希望却饱受屈辱的土地。
 
袁震的惨死,对吴晗打击很大,他的处境也更加艰难。坚持气节的吴晗不愿苟且偷生,在妻子离世半年后,于1969年10月11日含冤去世。
 
留下两个失去父母的孩子相依为命,姐姐小彦原来天性活泼开朗,由于父母惨死的过度刺激和对父母强烈的思念,精神再也支撑不住,崩溃了、失常了,被送进精神病院。1976年9月23日,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刚满22岁的小彦用自己的死向万恶的“四人帮”提出最强烈的抗议。一个原本幸福的家,破了,三条人命,亡了。
 
吴晗无过,吴晗含冤,因为一个历史剧,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果回顾十年“文革”岁月,吴晗的悲惨命运只是一个缩影,全中国人民付出的沉重代价,恐怕几个十年都难以偿还和消除。                     (责任编辑:郭雪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吴晗资料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1日),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金华义乌人,是中国近代的历史学家。吴晗先加入民盟,再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副市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海瑞罢官》这部剧而被当权者批斗,最后不得已在狱中自杀,家破人亡。
 
生平
 
1929年考入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大学部预科。
 
1930年未能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经顾颉刚帮助,于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任职馆员。
 
1930年因写成《胡应麟年谱》,受到胡适赏识,希望能够获得推荐直接进入北京大学读书,但胡适希望参加考试。[2]
 
1931年7月13日至22日,几乎同时参加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转学生入学考试。其北大考试因数学零分而未被录取,而清华的转学生入学考试仅考党义、国文、英文、中史、西史,以及物理、化学、生物、论理“任选一门”[3],故此顺利录取清华大学史学系(主任蒋廷黻)[4]。胡适写信推荐其当工读生,专治明史。
 
1934年毕业,并留校任校,专讲明史。颇受顾颉刚、胡适、傅斯年等提携。
 
1937年起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
 
1943年7月,在昆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6年5月,西南联大停办,返回北平,任清华大学教授,其在清华的住所旧西院12号,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站。
 
1948年秋奔赴解放区西柏坡,见到毛泽东,并且就《朱元璋传》进行了长谈。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参加接管北大、清华的工作,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长、历史系主任等职。11月任北京市副市长。
 
1953年,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以后还历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4年起主持改绘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标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明十三陵中定陵的发掘等工作,后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等系列。
 
1957年积极参加反右斗争,6月亲自主持对储安平的批斗,8月又揭发批判罗隆基。公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4月,鉴于大跃进期间出现的各级官员虚报成绩的现象,毛泽东提出要学习明代著名清官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之后,作为明史专家的吴晗随即发表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海瑞罢官》等作品[5]。当时毛泽东对于这些作品大加赞许,并赠送自己亲笔签名的《毛泽东选集》给吴晗。吴晗也因此成为当时中国最出名的知识分子之一。
 
1965年,毛泽东的妻子江青前往上海停留了几个月,上海市长柯庆施指派张春桥和姚文元协助其工作。同年11月10日,由姚文元执笔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突然对多年来受到肯定的《海瑞罢官》进行批判。文章认为《海瑞罢官》宣传了错误的阶级思想,“并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6]。
 
1966年4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报刊先后发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等文章,进而把皇帝罢了海瑞的官,同庐山会议上撤消了彭德怀职务一事联系在一起,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带上更为浓重的政治色彩。史学界、文艺界、哲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开始进行全面的“揭盖子”。由毛泽东指示、各方对《海瑞罢官》的批判,为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掀开了序幕。吴晗在文化大革命被认为反毛泽东路线,遭到批斗。
 
1968年3月经康生、谢富治批准被捕入狱
 
1969年3月18日妻子袁震被迫害致死
 
1969年10月11日早晨,在狱中死去,死因不明。骨灰至今下落不明。
 
1976年9月23日,养女吴小彦在精神病院自杀。
 
2012年03月09日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