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如何巧用日俘?
抗战期间,中共是如何巧用日俘的?
在对日作战的经验中,毛泽东认为,“ 日本军队的长处, 不但在其武器, 还在其官兵的教养” 这就需要对日军展开强烈的政治宣传攻势。政治宣传攻势的目的在于对日军战斗意志的破坏, 破坏的方法,主要的是政治上的争取。 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并将之作为政治工作中三个基本原则之一。
1937年9月25日, 中共中央相继发表了《中共中央告日本海陆空军士兵宣言》和《八路军告日本士兵书》两份文件, 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宽待日军俘虏的诚意。随后,八路军总司令部以总司令 朱德, 副总司令彭德怀的名义发布善待俘虏六条政策:一、不杀敌军俘虏,优待俘虏。 二、不取俘虏财物,惟军用品应没收之。 三、医治敌军伤兵。四、在可能条件下, 将俘虏放回,并给路费。 五、愿在我部队服务者, 给予适当工作。 六、不干涉俘虏的宗教信仰。这六项命令指明了抗日战争时期党的俘虏政策的基本精神。
1938年起, 在前线各抗日根据地就以个人或小集团为单位, 对日俘进行政治教育。但在前方,有系统的学习是困难的。 为此,,中国共产党于1940年10月在延安创办了一所专门集中改造日本战俘的学校———延安日本工农学校。 学校的目的是打破日本士兵把日本的战争看作是“圣战” 的错误思想, 使其了解战争的本质, 更进而从学习中培养能对日军进行政治工作的干部。
这些士兵被积极投入到各种反战宣传和瓦解日军的工作中 ,有的还参加了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 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大都由这些经过教育改造后的日本战俘组成。由于他们过去 是日本军队的士兵 , 熟悉日军的内部情况,了解日军士兵的 思想、语言、风俗、习惯,因而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瓦解工作。 因此, 在实际的对敌军工作中发挥了八路军无法发挥的作用。
八路军领导人曾对他们的对敌工作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朱德说:“日寇在华北最怕两样东西:一为日本反战同盟 , 一为朝鲜青年抗日义勇队。”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又是如何巧用日俘的?
由于苏军的到来,一些回不去的或者不愿回去的日本人便选择了参加革命军。当时在四十七军中有 300 名日本人,而在整个第四野战军 中,有 4000 多名日本籍官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卫生工作史》 记载: 日本投降后 ,国共双方有《日本侨民移送协定》,后来发现,共产党方面移送过去的日本侨民有不少被国民党军队留用,当时急需医护人 员,于是东北民主联军也开始大规模留用日本人。第四野战军卫生部门表彰的立功者中有四分之一是日本人。”
一部分有技能的日本人也愿意留在东北解放区贡献力量。据当时东北9省14个市的调查统计,确实知道的日本人数有12016人,加上遗漏的估计有31030至33000人。其中,卫生部、军工部、 军需部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较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技术队伍。具体分布在各部门的日本人数是:军区卫生部7200人,军区军工部2000人,军区军需部900人,军区其他系统1500人。据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的有关资料记载,到1949年,东北军工部留用的186名技术人员,日本人就有103人。
除此,据资料统计,中国共产党派部队进入东北后,被吸收进来的日本侨民并非全部编入第四野战军从军,还有一部分技术人员因其他解放区建设所需被分散到中国各地。当中规模最大的一支是 1950 年秋天,800 名日本铁路技术人员及其家属被送到甘肃天水,负责修建兰州到天水的铁路。
除了修建天兰线外, 还有部分人员被抽调去修建新铁路和山西铁路修建改造的工程。

日俘对中共做出了哪些贡献?
日本对华友好人士, 曾经是做过八路军俘虏的香川孝志在战后的回忆录中说:“ 当时,促使我们的思想和感情起变化的重要因素, 是我们接触到的八路军战士那种为人诚实和亲切的态度。有时候,他们给我们讲道理, 我们也听不进。 …… 即使自己吃粗粮也尽量给我们做可口的饭菜。他们的这些行动怎么能不感化我们呢?”
在这种感化下,日俘为中共的解放战争也做出了杰出贡献。
抗战胜利后,八路军迅速向东北进军。伤病员成了困扰解放军的最大的困扰。当时急于赶路的部队没有带来医院,医务人员奇缺,有的连队甚至一个卫生员都没有。最后部队的领导只能打起招募当地日本医生护士的主意。为了照顾日籍人员当时东北联军规定,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要求日籍医生及家属的伙食与我军医生同等待遇,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民族习惯不许随意谩骂重视他们的技术,虚心向他们学习。而且当时日籍医护人员可以拿到原来的工资,还可以让家属随军,待遇要比中国干部优厚很多。共产党的信任和尊重,教育和感化了日本人。他们逐渐与新的集体合而为一,并以高超的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为中国战友钦佩。
整个解放战争,日籍医护人员与部队一起,用双脚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第29医院司药铃木雅子曾把她从参军到南下的行程绘制成地图,那是一条从东北到华南的万里长征。就这样,日籍医护人员赢得了中国战友的尊重,不少人还荣获了属于自己的奖章,如“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解放中南纪念章”、“解放海南岛纪念章”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空军就是在日俘的帮助下创建的。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局书记彭真和东北人民自治军参谋长伍修权,正筹谋建立空军,为缺乏技术人员大伤脑筋。他们把躲在凤凰城的林弥一郎和飞行队主要成员请到沈阳,希望林弥一郎可以协助中国八路军成立一支空军。就这样,日本关东军第四飞行训练大队共计20名飞行员、24名机械师、72名机械员以及其他各类地面保障人员200多人,成了我军创建空军的重要力量,并组建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又称“东北老航校”。
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东北老航校共培养飞行员126名,机务人员322名,领航员24名,场站、气象、通信、参谋人员88名。
1956年6月27日,周恩来在接见日本来华代表团时说:“我们很感激一部分日本人,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医生、护士、技术员参加了解放战争,这些更增强了我们与日本人民缔结友好关系的信心。日本的军阀主义是残酷的,但协助我们的日本人有很多。”——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