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胜利:战争的记忆与记忆的战争
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纪念年,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以不同形式来纪念战争,以此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促进合作。但对于战争的认知各国间存在分歧,特别是在东亚地区,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有关二战的认知存在巨大分歧,事实上这也反映了国家间有关战争的记忆的差异,构成了一种记忆的战争,对此需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一、战争记忆十分重要
近年来,尽管东亚地区合作如火如荼,但这更多是市场驱动,东亚地区合作经常被人诟病是没有地区主义的合作。东亚地区合作为何缺乏内在认同,地区凝聚力为何较差?作为地区合作的重要发展阶段,东亚共同体何迟迟没有太大进展,地区内大国中日都曾倡导推动东亚共同体,但却成效有限,是利益分歧还是认同差异所致?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促使东亚各国思考70年前那场战争的影响。尽管中日韩之间经济利益比较密切,但中日、日韩关系经常受战争历史问题困扰。由此再进一步拓展,中国、朝鲜、韩国、菲律宾、泰国等东北亚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为何对日本的战争记忆不同?这些对于他们与日本的关系发展有无影响?总之,对于东亚地区合作而言,战争记忆对东亚地区合作十分重要。
二、不同国家对于战争记忆存在主体间差异
有关战争记忆,不同国家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战争记忆体现在国家对于战争的认知框定、个人对于战争的回忆等各个方面。受国家历史叙事、战争得失、文化习性等多种因素影响,战争记忆是一种国家与个人共同建构的产物,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战争记忆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历史叙事的影响。对于战争记忆,不同国家之间可能存在差异甚至是天壤之别。以朝鲜战争为例,中美朝韩对朝鲜战争的名称就存在不同的定义。中国大陆称之为“朝鲜战争”,对其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部分称为“抗美援朝战争”;朝鲜称其为“朝鲜祖国解放战争”;韩国称其为“韩国战争”或“六二五事变”;美国称其为韩战或韩国冲突,也经常以“被遗忘的战争”指代。更为深远地是战争记忆的认知差异会影响到国家间关系的发展,这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当前的东北亚关系上。中日、日韩之间由于对战争历史的差异,导致双边关系不畅,这也是战争记忆对于国际关系影响的明显表现。同样是一场战争,缘何东北亚国家与东南亚国家对日本的战争责任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异呢,难道日本的赔偿外交效果很大吗?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和对韩国的赔偿外交为何效果差异很大?哪些因素会导致战争记忆的程度差异呢?
三、战争记忆的程度各有不同
即便是同一国家,对战争记忆也存在程度差异。以美国为例,为什么朝鲜战争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而相比之下,美国人对越南战争的记忆要深刻的多呢?对于朝鲜战争为何被美国然遗忘,原因存在多种观点。一是战争失败。如同个人不愿提及过往的失败一样,国家对于失败的战争有时也不愿启齿。不过这样的解释却令人费解,对于朝鲜战争的结局,美国人并不认为自己失败,或者更为中肯地说,是赢得了一场对朝鲜的战争,输掉了一场对中国的战争,对于越南战争而言,美国人也难言胜利,因而战争失败与否并不能成为左右战争记忆的关键因素;二是战争的时空位置。朝鲜战争夹在二战和越战之间,前后两次惨烈的战争使得朝鲜战争瞬间渺小,或许这可以成为一个理由,但却不足令美国人遗忘;三是以联合国的名义参战。或许一些美国人并不愿承认这是美国的战争和失败,而是联合国军的战争与失败,这也导致美国国内对于朝鲜战争的叙事与其他以美利坚合众国名义参与的战争不同。此外,有关战争纪念仪式、国民教育等也会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的战争记忆建构。对于东亚各国而言,对于二战的战争记忆存在程度差异,这种不对称性深刻地影响了当今东亚各国对于战争的认知,导致在道歉和赔偿之间存在巨大的主体间差异。
四、记忆的战争更是值得关注
对于过往战争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战争创伤的治疗,有关各方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战争认知分歧问题,将导致历史问题与现实分歧相互交织,会对国家间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当经历战争的一代逐渐老去和离开,战争本身已被有关战争的记忆所取代,记忆的战争则应成为更为关注的问题,因而这将导致战争的创伤久久难以愈合。对于经历战争的各国而言,应该本着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不让战争以记忆的方式延续。与此同时,如何化解仇恨型战争记忆也至关重要。
(凌胜利,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