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剑涛:中华文明为何需要“再出发”?
【编者按】“在我们发现和认同了脱贫的现代办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后,对于现代文明的其他部分,中华文明怀抱什么样的态度?接受?拒斥?再创造?无论我们怀着什么样的态度,中华文明在赢得历史荣耀,回归市场经济发展主流之后,我们还得再出发。”5月26日,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任剑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高全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周濂做客腾讯思享会·思享闲谈系列,围绕中华文明在面向历史发展关键时刻的决断展开讨论。任剑涛认为在中华民族面对现代转轨的关键时刻,我们要突破GDP思维,看能否在观念上与其他文明发生碰撞,对人类的现代文明做出贡献。中华文明的再出发不是社会上层的专利,而是每一个民族成员不可推卸的责任。以下为任剑涛教授演讲实录:

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思享闲谈”总策划任剑涛(图片源于网络)
何为“中华文明再出发”?
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思享闲谈”总策划):“中华文明再出发”这个主题,好像是谈中华传统文化,其实我们目的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或者筹谋中华之未来。中华文化发展至今,我们长期所自豪的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积淀厚重,值得从方方面面表彰、回味甚至夸耀。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处在当下的中华文明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怎样秉承我们作为伟大民族应有的理性自我反思的能力?看看我们有什么优点,同时有什么妨碍我们发展的缺点。我们会打开视野,看我们整部历史的流变,并且有广泛的比较欲求。
一些朋友说我们这样思考问题等于把西方作为优势种族,把我们作为劣等种族,自我贬低或者历史虚无,我们坚决拒绝这样的指责。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保持了民族的开放态度,无论是从民族的生成、发展还是就现代的处境,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封闭过自己理性的眼睛,总是能够及时地睁开自己的眼睛,睁眼看世界。“中华文明再出发”系列是希望和各位朋友一起商议,面对中华文明自身的历史流变有什么经验教训,有什么得,有什么失,我们很理性,既不吝自我表扬,更不会隐讳自我批评。更关键的是面对全球化的现代世界,面对西方国家的现代理念、现代制度和生活方式的现代结构,中华民族能不能在放下自己的自恋文化心理去开怀拥抱的同时,理性地甄别,有效地提炼,使中华文明能够有历史性的突破,能够于人类有所贡献,这才是现代中华民族的使命所在。
有贡献于人类,显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GDP。GDP当然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我们的GDP已经迈进世界第二,按人均购买力计算雄居世界第一,怎么自我表扬都有充分理由,但我们的民族不应该陷入自得其乐,不应该陷入1980年以来建立的以GDP为目标的单一评价标准。所以我们要突破GDP思维,看能否在观念上与其他文明发生碰撞,而有新的创获,这对我们有相当大的挑战和难度。

腾讯思享会·思享闲谈活动现场
文明的升级版是中华文明面对的现实课题
“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的贡献,市场经济跟工业革命的携手是英国的贡献,发展带来国家综合实力是美国的贡献,后发现代化的华丽转身是日本的贡献。小国可以出大政治家,是新加坡让我们羡慕的理由。因此我们要放眼世界,让中华民族能够再一次睁眼看世界。最近几年,中华民族的部分成员对自己的成就表示乐观,颇有固步自封的印象,令我们略有忧患,慎重以待。
在这样的条件下,重新审视中华文明,让中华文明能够再出发。“再出发”有几个意思:第一,相对于辉煌的历史文明我们要再出发。仅仅祖上有荣光,有文化上的创新和贡献,建立了天下体系,是不够的,我们得“再出发”,使中华文明在现代文明发展中有创获、有贡献。第二,1949年建国以来,我们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但长期没有找到国家综合发展的理性道路,因而必须再出发。这样的“再出发”从1978年发源,我们找到了或者发现了、回归了现代经济的主流。这是我们第二次“再出发”的第一段落。“再出发”的第三个含义是,在我们发现和认同了脱贫的现代办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后,对于现代文明的其他部分,中华文明怀抱什么样的态度?接受?拒斥?再创造?无论我们怀着什么样的态度,中华文明在赢得历史荣耀,回归市场经济发展主流之后,我们还得再出发。文明的升级版是中华文明面对的现实课题。所以我们再出发跟前面所说的打开视野有密切的关系。
“中华文明的再出发”是每个民族成员的责任
“中华文明再出发”系列起码会有10期左右,全面地反思中华文明总体历史处境,这是我们今天首先要做的事情。我们究竟处在什么样的历史关头?“中华民族的历史决断”的归宿性在哪里?是中华民族的决断还是别人替你决断?还是别人替你决断后不来气的反应?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创获,我们怎么去评价?最近几年国内有很多朋友认为中国古代理念其实是非常现代的,是比西方现代理念更现代的观念,足以彻底解决中国转轨一揽子的问题,是不是这样?我们会去反思。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传统、习俗等方面我们会有不同的论题,对“中华文明再出发”做出我们的思考,把需要陈述的种种想法和各位朋友互动交流。
我们的看法是开放性的、讨论性的,不是结论性的。关注“中华文明”能否“再出发”,并不是某些社会高端人员的专利,而是每个民族成员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每个中华民族成员愿意在自己的业余、在自己的生存之外共同思考,为我们民族的未来命运共同筹谋,踏实地处理好现实转轨的种种难题,那么“中华文明再出发”绝对就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实际进程,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实际进程,同时是人类有福了的标志。(本文系腾讯思享会活动发言节选,经讲者审定;编辑:陈菲;文中小标题与图片皆系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