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杨天石:写历史,一句假话也不能有

发布时间:2016-07-06 22:03 作者:杨天石 浏览:228次

本期作者: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对历史著作,可以有多种要求,例如客观、真实、科学、公正,等等,但是,其基本要求、最低要求是真实。

假、偏、谬,违背历史学的真实原则,危害很大。它贻误读者,欺骗当代,欺骗人民,欺骗千秋万世,历来受到人们的批评、抵制和反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有“直书”和“曲笔”之争,高度肯定“据事直书”,称之为“良史”、“直笔”,而对有意回护、曲解,则称之为“曲笔”,其史书则被称之为“伪史”、“秽史”。

历史学是科学,不是工具,要讲究准确、严谨、全面,宣传则讲究时效,要求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和历史有关的宣传一定要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否则,这种宣传不起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写真实的历史有相当的难度。一切真正的历史学家应该把追求历史真实作为最高要求。

杨天石:写历史,一句假话也不能有丨专业视角

史学的最低要求是真实

历史学的功能很多、很大。

认识功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自然和人类社会都像是一条永远奔流不息的大河,转瞬即逝。历史学可以还原既往,再现既往,因此,具有认识作用。

表扬、批评功能,即美刺作用,或称激扬作用。毛泽东词: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激扬,激浊扬清,就是批评和表扬。古人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指的就是史学的这种批评作用。

杨天石:写历史,一句假话也不能有丨专业视角

经世功能。古人讲“资治”,不仅指治国,而且包括治理世界、治理国家、治理社会。中国古代讲究学术的“经世致用”,这是一个优良的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通常讲“总结历史经验”,“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都是这个意思。

教育功能。历史能丰富人的知识、智慧、道德、精神品质。

所有这些作用,都必须建筑在历史学的真实基础之上。对历史著作,可以有多种要求,例如客观、真实、科学、公正,等等,但是,其基本要求、最低要求是真实。不真实的历史著作没有力量,不能取信读者,危害很大。

写历史,要反对假、偏、谬

不真实的历史有许多情况:

假。将有说成无,将无说成有。前者就是这两年经常批判的历史虚无主义,后者就是人民大学高放教授曾经批评过的“历史虚有主义”。

偏。历史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多少说多少,是多少说多少。不是常说“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吗?将本来的“一”说成“九”,或者将本来的“九”,说成“一”,或者说成别的什么数字,都不对,都可以称为“偏”。

杨天石:写历史,一句假话也不能有丨专业视角

谬。将善说成恶,将恶说成善。将美说成丑,将丑说成美。将正义说成非正义,将非正义说成正义。都是错误的,因而也都可以称为“谬”。

假、偏、谬,违背历史学的真实原则,危害很大:贻误读者,欺骗当代,欺骗人民,欺骗千秋万世,历来受到人们的批评、抵制和反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有“直书”和“曲笔”之争,高度肯定“据事直书”,称之为“良史”、“直笔”,而对有意回护、曲解,则称之为“曲笔”,其史书则被称之为“伪史”、“秽史”。

北齐时的文人魏收奉命编写《魏书》,他对人物随意褒贬,自称“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或“饰以美言”,或“多没其善”,收了其后人的钱,对其先人,就“减其恶而增其善”,因此,曾被称为“秽史”,意为污秽、肮脏的历史。王闿运写作《湘军志》,也因为不能秉笔直书,坚持历史学的真实性原则,梁启超评之为“缺乏史德,往往以爱憎颠倒史实。”柳亚子也写诗讽刺:“少闻曲笔湘军志,老负虚名太史公。”

杨天石:写历史,一句假话也不能有丨专业视角

造成史学不实的5种原因

造成历史学假、偏、谬,原因很多,大致有几种情况:

现实利害。不愿意将真相示人,或不愿意将真相全部示人,有所掩盖,有所舍弃,有所弱化,甚至制造假象、假史料,说假话。

主观爱憎。古人提倡爱之不增其善,憎之不益其恶。但是,由于历史写作者或者历史使用者的立场、感情偏向,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史料、史实,或夸大,或缩小,或掩盖,或歪曲。

资料缺失。历史学离不开史料,史实来自对史料的辨识、考订和择取。史料残缺、不足,或封锁史料,删削、篡改史料,都会影响人们对史实的认知。

混淆学术与宣传。历史科学讲究准确、全面,宣传则讲究时效,要求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和历史有关的宣传一定要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否则,这种宣传不起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原则不对,方法差错。史学研究只能从史实出发,而不能从原则出发。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说过:“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终了的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并不是自然界和人类要适合于原则,而是相反地,原则只有在其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之时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于事物的唯一唯物的观点。”近代史研究所的前所长刘大年把恩格斯的这一观点概括为“照唯物论思考”。多年来,我们史学的毛病之一就是从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史实出发。

杨天石:写历史,一句假话也不能有丨专业视角

恩格斯

因此,计利要计百世利,著书当为天下人。眼光不能只盯着短暂的现实小利和一时的政治权势,而要盯着天下,盯着万代。

写历史,假话一句也不能有

文天祥的《正气歌》表扬过中国古代的两个正直的、优秀的史官。为了维护历史真实,不怕杀头。“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历史学家要有这种勇气,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撤职,不怕批判,将史学的真实性视为最高原则。

杨天石:写历史,一句假话也不能有丨专业视角

文天祥在朱熹《蓬户手卷》中的题记。

同时,还要充分、彻底地开放史料。不要钦赐史料。

要展开正常的史学批评、史学争鸣。要让各家各派的意见都得到发表的机会,充分摆事实、讲道理,自由探讨,以理服人。不要轻易地扣帽子、打棍子。

写真实的历史有相当的难度。一切真正的历史学家应该把追求历史真实作为最高要求。千万不能为了“致用”而改造历史、歪曲历史。

1944年3月21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少奇联合致电八路军总部说:“查我军战报,多年沿用加倍数目发表的办法,用以扩大影响,但此种办法,对群众为不忠实,对党内造成虚假作风,对敌人则引起轻视,对外界则引起怀疑。嗣后,我军公布战绩的数字一律不准扩大,均发表实数。望转令所属严格执行。”(《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集》第21册第106页)

这一电报的精神完全适用于历史学。

著名的历史学家李新教授生前对我说过:写历史,不得已时,可以有套话、废话,但是,假话一句也不能有。

杨天石:写历史,一句假话也不能有丨专业视角

历史学家李新

确实,现在写历史,应该一句假话也没有。

(本文为杨天石教授2016年6月25日在由天则经济研究所、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腾讯思享会协办的历史学与制度研究理论创新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本文已经作者审阅;编辑:胡子华;文中小标题和配图为编者所加;配图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杨天石:写历史,一句假话也不能有丨专业视角

杨天石,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中华民国史》第一卷、第六卷、《杨天石近代史文存》(5卷本)、《杨天石评说近代史》(7卷本)、《找寻真实的蒋介石》(1-3辑)等三十余种。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