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15万斤水稻的样板田
作者原标题:五十年前亲历的两件事
1958大跃进,已经过去整整半个世纪了。当年,在下13岁,豆蔻年华,不谙世事,在天津上初三。懵懵懂懂之中,印象最深的,是亲历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学校停课,师生分早、中、夜三班儿,在校园里土法上马,日夜不休炼钢。我是学校广播站夜班执勤,负责播放歌曲和读当天的报纸。奋战两个来月,把拆下的堆积如山的铁门栅栏和收缴的铁锅铁器等,炼成了一堆堆硌硌楞楞的铁疙瘩大铁坨。然后,敲锣打鼓游行,向上级报喜。
第二,参观天津东郊新立村亩产15万斤水稻的样板田。当时,《人民日报》头版曾发表过一张后来被证实造假的照片:田中密实的谷穗竟托住了一位小姑娘(说明亩产“放了卫星”)。这可能吗?我当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去参观之时,不识时务的中学生们就窃窃私语,认为这是造假。因为样板田的水稻密不透风,显然是移摘过来的。稻田上方吊起多盏灯泡照明,田埂四周用十几台鼓风机不断向里吹风。我记得一伙伴小声质疑:“亩产15万斤,每麻袋装100斤,得装1500袋,这块地方(指样板田)都摆不开……。我则笑着回答:“挖地三尺,连土带稻子一块称,也到不了15万斤……”带队几位老师装听不见,面容严肃,一言不发。
昨天,拜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也扬先生在《“大跃进”的历史教训》(《北京党史》2008年第4期;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发布2008-8-6)一文,很有感慨。文章指出:“质疑的声音在当时无法发表,而此类完全控制了舆论导向的假信息,则能够把大科学家钱学森弄糊涂,连亲身种过田的毛泽东也对粮食亩产超万斤甚至百万斤信以为真,叹曰:‘世界上的事情有这么怪,不搞就不搞,一搞就很多!’(《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这便成了高指标、高征购的决策依据,直至交完最后一粒粮的农民变为饿殍。50年后的今天,一张华南虎再现丛林的照片,被某地方政府公之于众,随之社会舆论一片质疑,很快造假者便自陷尴尬,造假的危害只限于一场闹剧。两张假照,两个时代,是舆论一律好,还是舆论监督好,不言自明。”
的确,五十年前连13岁的小毛孩子都看出来的造假问题,我相信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心中都是明镜一样的。但为什么都噤若寒蝉呢?原因有二:第一,57之后,知识分子为身家性命计,生怕被打成阶级敌人,不敢发表不同意见。第二,党员干部则紧密团结在领袖周围,统一思想,统一步伐,保持一致。即便看出问题,也得无条件服从,因为这是革命者对革命忠诚的表现。
唯独天真无邪的小孩子,才能指出皇帝的新装。——童言无忌,童言可畏。但遗憾的是:等小孩子长大后,绝大多数辄混同芸芸众生,又一声不吭了。
亩产15万斤水稻,陕西再现华南虎,两张造假照片相隔50年,在下都亲历了。二者性质都一样,但结果大不同。——毕竟昭示了时代的进步。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