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渐风:现在哪些人在怀念文革
电影《芙蓉镇》里的王秋赦书记整天疯癫地喊:“运动了,运动了……”在他心里,一旦某些运动再次出现,就是他枯木逢春,再度焕发生命活力的时候......
文革是中央在《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明确定性了的:十年内乱。但是自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把文革十年说成是艰辛探索,有人开始蠢蠢欲动起来。随着一个个跳梁小丑粉墨登场,文革的气息也越来越浓。
为什么这场被称为十年内乱或浩劫的运动,却总是有人念念不忘呢?
因为只要一运动,有人就可以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浑水摸鱼;只要通过高举政治正确的大旗,以革命和人民的名义,就可以为所欲为,轻而易举地实现自己在正常社会中难以企及的目标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那么,究竟是哪些人在怀念并喜欢文革呢?
一、文革中的既得利益者
这些人或他们的父辈文革中靠造反起家,得到了重用、地位,享受到了特权,获得了好处。文革结束后,他们失去或部分失去了这些既得利益,有些人被当作打砸抢分子“三种人”被处理,他们特别希望恢复失去的“天堂”,回到那种特权在握的日子。
二、身无一技之长,却渴望咸鱼翻身之人
这种人身无一技之长,是好吃懒做的流氓无赖,在正常社会形态下,他们永无出头之日。一旦群众运动兴起,他们摇身一变成为运动的领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借着暴力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一切以自己个人的利益和好恶为标准,任意妄为,践踏真理和社会规则。他们满嘴空洞的政治口号,行的却是满足个人私欲的肮脏勾当。
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那样,想象着革命成功后,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想睡谁就睡谁,想整谁就整谁。电影《芙蓉镇》里王秋赦书记就是这种人的真实写照,他在群众运动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种种好处。因此在文革结束后,他仍是念念不忘,时常敲着破锣喊:运动了,运动了……
三、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被时代淘汰的人
这类人在计划经济时代,享受很多的福利待遇。企业改制,买断工龄,很多人失去了安稳的生活,开始另谋出路。但一部分人由于受知识、技能、体能的局限,很难再就业或创业。这些人念念不忘过去的生活,尤其希望回到工人老大哥的辉煌时代。
话说回来,在企业改制中,确实存在国家集体财产流失的情况以及工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但他们理解不了过去那种吃“大锅饭”的制度是不可持续的,最终的结果会使整个社会陷入绝对贫困之中。因此,希望通过某种运动回到过去,其实是一种愚昧无知的想法。
四、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却不懂法治之人
这类人希望社会公平正义,政治清明。他们认为,那个时代的干部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因为内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外有高度的计划经济掌控社会生活的结果。他们把现在官员贪污腐败、道德堕落,看成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侵蚀的结果。其实这种看法是肤浅的,片面的。他们还认为只有用运动的形式,人民群众可以随时批斗官员,才会让官员摄于人民群众的力量让他们收敛。
他们不懂法治的重要性,没有法治社会不可能长治久安。只有依法治国,运用法律的手段对权力进行制衡和监督,才是根治腐败这一顽症的良药。
五、没有经历过文革,不知道那段真实历史的年轻人
由于文革结束后没有对文革的灾难和性质进行彻底的深入的系统的揭露和批判,所以,大多数青年人不知道文革的真实情况和本质特征,不相信过来之人对文革所说的一切,没有亲身感受和切肤之痛,甚至认为是海外奇谈。另一方面,受到一些错误思想的灌输,出于对当前一些现象的不满,天真地希望用文革的手段解决当前的矛盾和问题。
六、极左思潮严重,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人
这类人缺乏常识和认知,没有是非标准,以所谓的“革命立场”来判断人和事。在他们的眼里,凡是领袖说的都是对的。哪怕文革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他们也认为是好事。他们看不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成就,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只看到存在的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希望回到过去那种大家一起挨饿,一起守穷的日子。这是一种很愚蠢的想法。
(来源:本文选自“鸿渐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