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在破题改革中把握主动权(下)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需要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协调;需要地方层面的改革试验,允许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尽快成立中央层面的改革协调机构,有序有效地推进改革。
三是破题国有资本的转型与改革。国有资本的转型改革在改革发展的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些年,以促进增长为目标,国有资本发挥了历史性的重大作用。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在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成为突出矛盾背景下,国有资本以公益性为重点实现转型与改革应当是一个大方向。如果国有资本的转型与改革能够到位,对于新阶段的转型与改革全局将产生重要作用。
这几年垄断行业改革成效甚微,甚至有的远未破题,关键在于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不到位,尤其是这些年行业利益逐步突出。只有加快以公益性为目标的国有资本的转型与改革,打破行业自身利益,垄断行业改革才能破题。只有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尽快退出,才能够为社会资本腾出空间,才能够形成全社会平等竞争的基本格局。
因此,要下决心加快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要明显提高国有资本的收租分红比例,要把国有资本,尤其是上市国有资本的一定比例划归养老保障基金。要改革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切实使国有资本管理体制能真正反映和代表国家的利益、全社会的利益。
四是破题政府转型与改革。十八大报告对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重要要求。从现实看,改革红利的释放关键取决于政府转型与改革能否有实质性突破。这里有几件事情很重要: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改变“增长主义”政府倾向,在经济生活领域坚持市场主导下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而不是政府主导下有限发挥市场的作用;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需要改变“大政府、小社会”局面,建立有活力的“大社会”,逐步走向社会公共治理。
首先,改变增长主义政府倾向,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我国经济起飞阶段,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把社会资源有效集中在投资建设上,在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在于,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以追求GDP增长速度为首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重要途径、以土地批租和上重化工业项目为突出特点、以资源配置的行政控制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在带来投资增长过快、投资—消费失衡、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的同时,还造成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的缺位。这就需要:改变政府理念,推进结构性改革,改变政府自身利益倾向。
其次,以“放权、分权、限权”为重点优化行政权力结构。这些年我们一再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可谓年年讲,月月讲,但是政府职能转变虽有一些进展,总体上却进展不大,甚至增长主义政府倾向的形成在地方具有普遍性。为什么一再讲政府职能转变,而成效又不大?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行政权力结构没有破题。权力结构怎么调,就是十八大强调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但前提是“三权”制约。我把行政权力结构调整概括为六个字:“放权、分权、限权”——以增强市场和社会活力为目标实现政府放权、以权力有效制约和协调为目标实现政府分权、以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为目标实现政府限权。
再次,尽快形成行政体制改革的行动计划。通过2—3年左右的时间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垄断行业改革、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的新突破,推动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通过3—5年的努力,把部分政府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实现创新社会管理的新突破。未来2—3年左右,以营业税转增值税改革为起点,初步形成公共服务导向的中央地方财税关系。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财政预算公开、官员财产公开、司法公开,并以行政范围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为重点深化大部门制改革。
未来5—8年的转型与改革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需要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协调;需要地方层面的改革试验,允许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尽快成立中央层面的改革协调机构,出台中长期改革规划,合理选择改革的主攻方向和优先顺序,创新改革的推进方式,有序有效地推进改革。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