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戴志勇:革新“两会”制度,改善政治参与

发布时间:2013-02-01 23:18 作者:戴志勇 浏览:20次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召开“两会”,这是体制化的政治参与时间。

从报道看,委员们的议政责任感和议政水平还有巨大改善空间。当然,广东政协委员孟浩蓄须明志令广州市长感动,许诺3月公开已出台4年之久的“39号文”,说明“政协委员”不只是对各行各业成功者的体制吸纳,有足够参政经验的人同样有能力影响政治运转。革新现有的政协委员推选办法,让这类活动家更多涌现,更能督促地方政治往好的轨道上走。
相比政治协商,人大会议应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称,自己针对广州经济的分析“不是重要讲话,是(代表)发言”——这种身份自觉非常必要。无论在党在政,从商治学,代表准确认知自己“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是对人大制度的基本尊重。
有尊重人大之心,更当做令选民尊重之事。参与本地最重要的政治会议,代表们当自问,我要提什么议案?有没有实地调研?分组讨论时,对一府两院、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发表了什么有价值的批评与建言?有没有要求大会发言?对存在问题的施政,敢不敢投否决票?人大代表非虚名,非挡箭牌,里面包含巨大责任,挑不起这担子,你有请辞的权利乃至义务。
有代表或说,财政预算报告粗疏得看不懂,有的报告让人昏昏欲睡,有些政府官员强势得让人不敢质疑……自己即使有政治责任心,能有什么作为?
不应忘记,在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北京、天津、上海等5个代表团代表就“上海宝钢工程建设问题”质询冶金部,共提了60条意见!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质询案。
不应忘记,在1989年5月,湖南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曾就廉政建设与公司清理整顿问题质询副省长杨汇泉。3小时专题质询后的第二天,177名代表向大会主席团正式提出罢免议案。该议案通过,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罢免案。时任湖南省人大副秘书长傅学俭说:“罢免一位副省长比选举一位副省长意义更大”。为此,《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人民万岁”的社论表示支持。
在现有条件下,没有点舍我其谁的气概,处处都想着自己的利益,肯定当不好人大代表。当然,人大代表不是圣人,关键在制度创新上给代表们更便利和宽松的条件,让有力者更生猛,让有心者更有力。
一些创新,其实只需要将以往好的做法略加发展,进行明确化和制度化。比如,在1986年人大常委会审议破产法草案,央视就播出人大会场的辩论实况。2007年,浙江乐清市人大曾创造“广场政治”模式,人大代表对政府施政独立调查,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一年三审,大量公民代表坐在听众席,并通过电视和网络直播。这种政治运作过程的公开,对全国观众是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对人大代表和官员,是一种真实的压力机制。
这些例子表明,代表们的询问权和质询权、选举权、罢免权、建议权和批评权等法定权利,并非不可实现。代表要依循成例,把这些权利不断行使出来,使之成为强有力的“自生自发”政治秩序。
权力来自哪里就对哪里负责,最重要的压力机制,当然是人大代表的选举和罢免。本周刚刚曝光的湖南邵阳贿选丑闻,正说明人大代表选举存在严重漏洞。靠钱、靠关系、靠领导指定而当选的人大代表,决难改善政治参与,只会恶化政治生态。手中的选票能决定人大代表去留,大多数代表才会为选民参政议政,才会使中国的政治,找到一条有力的演进之路。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