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李宏剑:改革需要问计于民

发布时间:2013-02-25 20:34 作者:李宏剑 浏览:17次

改革已成为一种历史性趋势,这种力量谁都无法阻挡。关键问题是,确立什么样的改革方向才符合国情,符合人民的意愿。这还需要我们深入到基层,问计于民,给改革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作出一个历史性的定位。

改革的目的是化解社会矛盾,积聚正能量,致力构建和谐社会。但每一个基本的社会流程都涉及到每一种改革的环节,这个环节的存在是一种综合因素,既有其社会原因,也有其历史渊源。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每一个过程施行的管理手段,都是一种改革因素的导入。问题在于,在复杂的问题面前,如何改革才能避免更大失误的产生呢?这是问题的根本,是一切问题的本质环节。

改革,就在于为社会创新导入新的因素,减少社会矛盾,分散社会在发展中存在的负面影响而形成的摩擦力。这就需要我们要正视社会在发展中产生或是形成的矛盾,用新的探索方法实践成新的制度,用以覆盖旧制度,使社会始终处于充满活力的状态中。

改革,前提条件是实践。这是改革的立足点。而实践的本质条件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多问计于民,多解决热点和敏感问题,将不合理的因素、将制约改革的瓶颈、将影响社会建设的负面影响逐步消除掉、解决掉。

当前,三个问题是民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一是腐败问题。腐败的存在,使一些行业形成腐败的链条,从而使社会机制流于形式,直至形成社会不公、贫富悬殊等格局。二是房价问题。一些地方已被房地产商业绑架,发展经济无论从什么角度上讲,都深刻依赖房地产商业所形成的经济结构。房地产经济格局的形成,从经济学角度上讲,是一种不良循环的方式,它是导致通胀和贫富悬殊的基本因素,从法律角度规范房地产交易已是一种趋势。这需要我们的执政智慧和魄力。三是城镇化建设问题。城镇化建设是历史性趋势。问题在于:农民都进了城,农村的土地怎么经营?进城后的农民在就业上如何解决?农民失去土地依赖,他们的经济保障将从何来?尤其关键的是,在农村实行城镇化后,粮食问题谁来保障?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这条命脉是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否的标准线,这条标准线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思考重点就是不能人为“造城”,让农民在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格局中融化,使农村逐步具备城镇的功能。这是一种对农村远景的期望。

改革大计,百年一脉。改革的主张既要有新意,又要具备连贯性,否则,会使人产生失重之感。改革大计,事关国运。改革的策略既要有宏观意义,又要不失微观的细致。否则,会让改革难以和时代接轨。改革大计,以民为本。改革的真正意义在于保障民生,消除社会的基本矛盾。所以,改革不能乱折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保障民生有一个基本的原理,那就是遵循事物的基本规律,遵循民意,不能凭主观决定改革思路,要问计于民,怎么问?肯定不能笼统地问,要到最贫困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他们心愿,知道他们的所思所盼,从他们的角度出台改革方案,以他们的心愿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使改革符合民情。

改革是大事,而不是儿戏。对待改革问题,要以正确的思想信仰作把握,要用科学发展的观念观察和了解世界的形势,让哪怕是局部的改革都不夹杂进不和谐因素,使改革既能有历史的脉络可供观察,又有各地的丰富案例可供借鉴,还有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产生的创新理念,这样的改革才能有立足点,才能有基本原理,才能赢得民心。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