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李鸿文:改革,就是为了实现“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3-03-21 20:57 作者:李鸿文 浏览:16次

罗马因尊重人民梦而实现国家梦,迦太基政府不管人民梦,只是喊着国家梦的口号,圆既得利益集团的发财美梦,最后国破家亡、美梦破灭,其教训当引以为戒。”


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就职演说”通篇阐述“中国梦”,他从路径选择、精神支撑、力量来源等几个方面,向全体国民和国际社会详尽解读了“中国梦”。习近平描述的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既是一个富裕梦,也是对幸福和有尊严生活的期许。而中国的改革,就是为了实现让每个人都能享有人生出彩机会的“中国梦”。


成就个人梦,推动国家梦


去年11月29日,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带领全体常委、书记处成员到国家博物馆看“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提“中国梦”,当时就引起了热烈反响。今年“两会”结束后,3月17日,习近平又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对“中国梦”做了一个全面的阐述,解释了它的内涵,讲出了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


很快,媒体作出了反应。新华网做了一个相关调查,共有20多项,其中,“加强保障房的建设、让房价回归理性”排在第一位,接下来是“建设生态文明、突破‘十面霾伏’”,此外还有“既打‘老虎’又打‘苍蝇’、让腐败无处藏身”、“吃得放心,吃得健康,把好‘入口’安全关”和“规范‘三公’消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和‘车轮上的腐败’”等。这里面既有对社会公平的一种期待,也有对个人生存状态的一种期待。


而在央视的相关调查中,人民梦更见个性色彩。北京小学生说长大后想当科学家,山东小学生说永远不要写作业,普通市民说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教育部长袁贵仁说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没学上的孩子希望能上学,没房住的百姓希望有房住,得了病的人希望病马上好,每个家庭都希望和睦幸福……一个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就是由一连串百姓的梦集合而成。如果每个人的梦想都能实现,毫无疑问,“中国梦”也能实现。


海外媒体也关注“中国梦”。日本《外交学者》的网站说,“中国梦”是一种“集体承诺”;法国参议院的副主席拉法兰在接受新华社专访的时候说,“中国梦”是“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之间的一种平衡”。


但是,也有一种观点扭曲了这种平衡。环球时报昨天发表评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是中国梦之魂》,一如该报惯常的内文与标题错位的评论风格,正常的标题下经常掩藏另外的意思。这篇评论先虚设靶子,说“一些人认为个人价值不仅高于一切,而且它同集体和国家价值就是冲突的,他们主张后者必须为个人价值的实现让路”,然后将这种主张标签化为“被误读的西方价值”,再进行反驳和批判。


习近平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这段话讲得非常清楚,国家梦、民族梦承载着人民梦,也依托着人民梦,个人价值与包括国家、民族在内的集体价值只有能否“兼容”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高下之分。


反例:迦太基不容人民梦


从去年到今年,国人争相阅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很多人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中国元素,也看到了改革的精神源泉。不过,对托克维尔有兴趣的人,不妨也读一读特奥多尔·蒙森的《罗马史》,尤其是第三卷中有关罗马战胜迦太基的部分,蒙森用手术刀一样的精准来解剖这两个庞然大国。


当时的“西方世界”有三大力量存在于地中海沿岸:一支是包括众多殖民地的“大希腊”,一支是在拉丁平原兴起又赶走皮罗斯王、统一亚平宁半岛的罗马,还有一支就是迦太基。“大希腊”四分五裂,日渐衰落;罗马乳臭未干,连“新兴国家”都算不上;只有迦太基,“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更因垄断海上贸易赚了个盘满钵满,按如今的说法,GDP稳步增长,政府财大气粗。


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在非洲的殖民地,在罗马与迦太基发生冲突以前,迦太基与叙拉古在西西里岛争斗了100多年。而罗马本是一个“陆地国家”,只是应梅萨那之请才开始涉足西西里事务,也由此开始实施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


西西里这个盘子里,一下子挤进了希腊、迦太基和罗马三把勺子。叙拉古的希腊人见风使舵退出竞争,余下的迦太基与罗马展开真正的较量,这时双方的力量对比相当悬殊。先看财政,迦太基的收入超过一切希腊国家,波里比阿称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此外迦太基还借钱给别国,今天的说法是有丰厚的“外储”;反观罗马,迦太基使臣从罗马返回后戏语说,罗马元老之间关系亲密,一套银器竟足够全元老院使用,因为使臣赴不同的元老家宴会都会见到同一套银器。这种讥讽反映了两国的经济实力,就像今天一些人对别国政要俭朴消费而不屑一顾一样。


再看军力对比,迦太基是老牌的海洋国家,能够建造三排桨以上的船舶,这在现代相当于拥有航空母舰,不仅如此,他们的金库长裕、武库常满,还擅长机械制造,并拥有300头大象充任象军;而罗马除了兵员在数量上与对手不相上下之外,在硬件方面完全处于下风。


战争的胜败是众多因素叠加的结果,无外实力、运气、指挥官的才能。罗马的财政、军事实力不如对手;出战时遇到海难,运气也好不到哪里;海军司令甚至不懂海洋、瞎指挥,导致舰队葬身大海。罗马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对手,关键在于两国的制度差异,今天的说法是软实力。


亚里士多德说迦太基的政体原为君主制,后改为贵族制或倾向寡头政治的民主制;也有人说其在国内实行寡头制,在战场实行君主制。但迦太基政权实质上掌握在104人的士师集团手里,元老院和政府都隶属于这个组织,实质上,这是一个贵族联合的寡头理事会,按今天的话说就是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掌控国家命脉,干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不允许有反对党,也不允许人民表达自己的诉求,所以这个政府无论怎样要求人民爱国,人民也看不到共容利益,看不到安放自己梦想的任何可能。


人民梦需要宪法保护


蒙森的《罗马史》因“沟通了史学家与诗人之间的鸿沟”,“既有完整而广泛的学术价值,又有生动有力的文学风格”,于190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蒙森将一支如椽史笔直接指向了当时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可令人意外的是,俾斯麦曾手持这部书对作者说:“尊著《罗马史》我拜读再三,你看,封皮都快要磨破了。”


俾斯麦对一个批评者采取柔软身段,并不意味他有多么宽宏大量,而是这位“铁血宰相”从这本书中读到了罗马如何实现国家梦,以及国家梦与人民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迦太基的军队以那些惟利是图的雇佣兵为主,罗马则大多是以农民为主的公民兵。罗马每获胜利,总是与自己人分享,罗马的公民兵为自由、自治而战,为梦想而战,屡败屡战直至胜利;迦太基的雇佣兵为利益而战,经常为薪水问题而反叛。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罗马因尊重人民梦而实现国家梦,迦太基政府不管人民梦,只是喊着国家梦的口号,圆既得利益集团的发财美梦,最后国破家亡、美梦破灭,其教训当引以为戒。


今天的“中国梦”应有更丰富的内涵。“中国梦”是人民梦的集合体,只有实现人民梦,才能实现“中国梦”。而要实现人民梦,就必须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各种阻力,要打破这种阻力,就必须通过改革将国家的运转安置在法律轨道上。


习近平在阐释“中国梦”时,宣誓要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李克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也发誓要忠诚于宪法、忠诚于人民。两位国家领导人还分别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依宪执政的决心和意志。宪法规范权力、维护公民权利,也只有宪法,才能保护人民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