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木然:民本主义的逻辑

发布时间:2013-03-22 21:43 作者:木然 浏览:22次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最具欺骗性的恐怕也就是民本主义了。民本主义可以有不同的理论分支、流派和表述,但基本内容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民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民为本,重民、惠民、恤民、爱民是民本主义的支柱。

统治者愿意讲民本,被统治者愿意被民本,一个施舍,一个被施舍,一个有施舍的快乐,一个有被施舍的陶醉。两者一拍即合,也一拍即分,毕竟没有人愿意为别人活,人性本恶,为自己活是本性,为别人活就是奴性。可民本逻辑仍死死地缠绕国人上千年,至今仍阴魂不散发闷骚。

民本主义从权力角度看是向下逻辑。民本主义是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来进行考虑的,其目的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为了长治久安,永保江山代代传,以民为本的强调也是使权力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防止权力失重。统治阶级或者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恩惠于民,或者采取一些道德榜样使臣民模式化或模版化,或者以吸纳社会精英的方式恩赐化,或者以民同乐的方式生活化,诸如此类。民本主义所涉及的范围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方面面,但主要侧重在经济。历代统治者都认为经济才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实行统治的合法性的基础,是臣民所以成为臣民的资本。君舟民水,君总是高高在上的舟,民总是永远在下的水。一个父母官,一个老百姓的称谓都蕴含着权力的霸道与权力本位和权力俯瞰的德性。

民本主义从臣民角度看是向上逻辑。民本主义提出的主张是群体化的,而不是个体化的,是臣民的,而不是公民的。民本主义不是在公民上定格,而是在群体化的臣民定格,这种定格一定不是组织化的,没有社会的粘合力,没有社会结合的内在驱动力。臣民永远都是原子化的,个人没有社团的中介。臣民由于个人的先天无力,由于社会内在肌无力,使他们面对天灾人祸显得无所适从,使他们在权力面前显得十分萎缩渺小。臣民产生内在的本能要求就是寻求好官、好皇帝、好人政治、好人政府,他们在权力面前取得安全,求得生存。在权力的保护下他们会放下任何反抗的武器,在权力的阳光雨露下畸形发展。离开了权力的保护,离开了权力的恩赐,他们不但一事无成,而且一无所用。

民本主义是权力不断扩张的逻辑。民本主义内无道德限制,外无权力限制,只有内在的道德扩张冲动和本能,外有权力扩张的无限行为。民本主义因为高喊道德,扩张权力具备了加速度般的合理性。民本主义因为爱民如子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使他们权力合法地扩张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一个封建皇帝,以爱的名义去关心臣民,使得臣民只有束手就擒,催眠式地沐浴在皇恩浩荡之下。皇帝的爱是天下无敌的爱,以爱的名义恩赐臣民之死,臣也不得不接受残忍的爱。假爱之手杀人从来都是民本主义的特权。

民本主义是臣民自我阉割的逻辑。皇帝奉天承运,皇帝爱民如子,导致臣民们无处遁形,无身可藏。说也奇怪,皇帝自称其是臣民的儿子,让臣民诚惶诚恐,自己的儿子总得关照。民本之爱,是杀人之爱,是杀心之爱,也正因为如此,使得鲁迅也不得不悲愤地说,中国人的历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吃人的历史是吃心的历史,使人成为无心之人,无思想之人,自甘为奴之人。一个奴才总是为皇帝而活,为皇帝而死,为皇帝而思想,为皇帝而献身,为皇帝而鼓与呼。

民本主义的逻辑是兴亡循环的逻辑。在民本主义的支配下,中国总是处在其兴也悖其亡而乎的逻辑陷阱之中不能自拔。道理也是简单至极,因为爱而失去了纠错的能力,因为爱而失去了纠错的机制。爱是没有错的,爱是不需要纠错的,因爱而进行的权力扩张也是没有错的,是合理合法合天意合民心的。其兴也爱,其亡也爱,皇帝的爱民总是使其任何行为都具有了合法性,也使其行为具有了犯错误的无限可能性和无限累积性。当累积到群众式的臣民无法承受皇帝之爱时,革命与起义就有了合法性。革命的结果是以新的皇帝代替旧的皇帝,以新皇帝之爱代替旧皇帝之爱。新皇帝一旦当成,就成了臣民们新的救星,新皇帝寄托了臣民们无限的希望。

民本主义是暴政的逻辑。民本主义以暴政而始,又以暴政而终。这似乎与民本思想大相径庭,南辕北辙,其实并不尽然。历史上有哪一个皇帝不是通过暴力取得政权的?又有哪一个不是因为暴政而失去政权的?又有哪一个新统治者不吸取前任失败的教训的?吸取的教训总是在对民的政策和态度上,暴政之后爱民是暴政的逻辑结果,也是现实要求。当爱民解决不了臣民的平等公平问题时又会产生新一轮的暴政。起点与终点都是暴政,在起点与终点之间实行民本,这是专制统治者的宿命,也是专制统治者的悲剧。即使是一个专制的常态社会,统治者也总是大炮与黄油并重,恩威并施。爱民与否,取决于时势。

民本主义开不出宪政逻辑。民本主义开不出权力受限的逻辑,开不出公民权利受保障的逻辑,开出的永远都是专制的逻辑,集体主义的逻辑,这种逻辑是与宪政格格不入的。在一个宪政民主社会,权力受到分立与制约,爱民也得爱,不爱民也得爱,爱与不爱,受制于民主。一个不爱民的统治者,人民自会把其选下台,一个爱民的统治者,也有十年八年的限制,到时即使如上帝般的爱民,也得下台当普通公民,这就是民主不通情达理的地方,也是民主成为潮流的所在。也就是说,在民主社会,爱民与否并不重要,主权在民、宪政民主才最重要。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