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惠鲁生:私营经济有如此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符合国情

发布时间:2013-04-23 21:19 作者:惠鲁生 浏览:7次

中国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历史演进,是伴随着中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计划体制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场艰难持久的制度变革走过来的。

事实告诉我们,私营经济之所以有如此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而从实践层面来看,它深得民心,能调动大量积极性,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由于工作原因,我长期接触底层百姓和个体私营经济,那时经常深入基层搞调研,有一段时间大家对怎样继续走下去很困惑。基层反映说集体企业要么搞垮,要么拖垮,反正办不起来。我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几乎所有的集体经济都衰败了,但凡能活下来的集体企业必然是周围存在着一批个体户给它提供生产或者市场。那时很多地方都在帮助集体企业向个体或者私营转化,希望能救活企业。但很多是只做不说。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关系。那时的情况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原理。那时候有人说个体私营经济是和平演变的温床,我反对,它们恰恰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当时我接触非常多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他们都是从心里盼着党的领导坚定,盼着政策稳定。越穷越革命,有了财产就希望社会稳定,继续发展,这个道理很简单。

真正的共产党人就应该面对国情,就应该讲真话,敢于担当,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解决实际问题。”她说“任何国家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都是非常残酷的。只有在中国,我们用改革书写辉煌的篇章,千百万农民满怀憧憬地背井离乡,充满希望地奔向祖国各地,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发家致富;江浙地区去北大荒承包上万亩土地,自然农场的形成,没有血的代价,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这一切,靠的就是党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共产党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勇气。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