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廖敏:从习近平的回信看民生“四大”理念

发布时间:2013-05-07 21:14 作者:廖敏 浏览:7次

近日,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记者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在过去几年,习近平不止一次通过“回信”的方式与普通群众互动。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封回信可以折射出习主席以民为本、爱民惠民的执政理念。这些小小的信件如连心桥般将国家领导人和普通寻常百姓连接起来,将施政方针与惠民举措连接起来,将国计与民生连接起来,字里行间流露出习总书记对于人民的无私大爱及无限关怀,彰显出四大“民生”理念。

一是察民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群众是检验一切政府工作制度规章、意见方案、方法措施可行不可行、可靠不可靠、可信不可信的最终一环。习主席通过与基层群众的信件来往,构架沟通桥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生实情,通过基层的民生触角,更好地、更真实地触摸到了问题与挑战、变化与期待。

二是聚民心。“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习主席通过朴实的语言与平易近人的语气,表达了他对于人民的亲切关怀与殷切期待,循循教导学子们“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中”,提出了“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嘱托期盼,鼓舞人心,坚定信心,凝聚民心。

三是减民负。“习近平的回信一般不长,大约200字到400字之间,不超过一页纸”成为习主席回信的又一大看点。国家新一届政府履新以来,“转变工作作风,联系基层群众”八项规定切实落实并不断深入,习主席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两会开短会、倡节俭,到基层调研考察期间轻车简从、不搞交通管制,再到此次回信“不超过一页纸”,大兴务实新风,为精简行政成本、减少人民负担做出了表率与示范。

四是办民事。好政策还需要好落实。习主席给基层群众回信,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群众难题,督促政策落实,办好为民实事。习主席的回信通过组织渠道自上而下层层传递送达,在不同的行政层级逐渐产生“蝴蝶效应”,最终使国家惠民政策落地,使政府爱民情怀生根。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