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依法治权,让行政许可改革渐入佳境

发布时间:2013-08-23 22:30 作者: 浏览:18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出台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措施,再取消76个项目,从严从紧加快清理其他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尤其是带有收费性质的项目。而此前,国务院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累计215项,表明本届政府坚定不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决心,以实现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正发展环境的目标。

在10年前的8月27日,全国人大首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并于2004年7月1日起实施。由于中国此时刚刚加入WTO,按照WTO协定的要求和我国对外承诺,行政许可应当以透明和规范的方式实施,行政许可的条件和程序对贸易的限制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中国对此作了一些承诺,这是中国行政许可法出台的一个重要背景。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法律,它涉及到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行政权力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行政权力的配置及运作方式等诸多问题和规定。不过,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这部法律尚有待完善,其作用还有待挖掘。该法在行政许可权限范围上尚存在亟须规制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问题,行政许可事项也过多,设定行政许可的随意性依然很大等问题,如一些县、市政府甚至可以用文件形式设定行政许可,并成为地方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即通过行政许可搞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妨碍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公平竞争等。

此外,部分部门和政府将行政许可视为审批,利用行政许可乱收费、将行政许可作为权力“寻租”手段,且还存在一个现象就是,部门利益导致行政许可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并成为腐败的一个重要来源,比如刚刚被捕的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就利用手中审批权寻租。

必须警示,当行政许可变成寻租工具后,就会出现“重许可、轻监管”或者“只许可、不监管”等现象,因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而那些走正常程序申请许可的市场主体,一般要经历环节多、周期长、手续繁琐等问题,甚至可能推来推去以及无限期拖延。

新一届政府是以转变职能,取消和下放大批行政审批事项为改革突破口。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的阶段,亟须为企业和社会松绑,激发市场与民间的活力,即以“制度改革的红利”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为经济结构调整争取时间和空间。

在年初至今,本届政府连续几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出台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措施,努力保持改革的有效性,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决心不可谓不大。当然,要保障改革成果,仍需要维护法律的权威,而不仅仅以行政力量从上向下推动,因为如果只是行政体系内的自我改革,很难保证不会有反复。

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必须遵循的六项原则,即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以及监督原则。只要遵守法律和这些原则,尤其是保障公众对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对确有必要设定的行政许可广泛听取意见,并在程序上给予法律的保障,改革才会有效推进。只有将行政行为置于公众和市场的监督之下,并严格依法处理相关行政诉讼,才能逐步实现政府的职能转变。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