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走向透明政府 本来就该如此简单

发布时间:2013-09-12 20:23 作者: 浏览:29次

广东知名政协委员韩志鹏,可能少了一个向“美髯公”孟浩这位政协同人致敬的机会。因为他日前提起的一项信息公开申请,在法定期限内收到了答复,而且还很详细。

9月5日,一直紧盯广州市县几级“三公经费”公开问题的政协委员韩志鹏,其一份《规范晒“三公”的乱作为和不作为》的提案得到有关部门初步回应,在进一步交流、坦承苦衷、希望多谅解时,政府相关人员出示一份《“三公”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审计工作方案》作为“将对三公账本进行核查”的论据,但却不许韩委员带走、详细研究。当日,韩委员通过审计局官网对该文件进行“申请公开”,法定回复时间为15个工作日。9月10日,长达15页的该审计方案原文被作为回复内容送达申请人。

就这样?确实就这样。顺利得颇有些意外,按照公民知情和公共参与的中国式体验,以往公民申请信息公开的案例总是颇多坎坷。其中就有耗时数年的广州“39号文件”公开历程,以及省政协常委孟浩“文件一天不公开,就一天不刮胡子”的掌故,还有最近引来密集围观的社会抚养费公开案例。

借由此次政府信息公开的顺利,公众可以明确地知晓,“公务接待费”的具体所指,包括什么,不能计入什么。前段时间广州街镇级率先公开“三公经费”时,庞大的公务接待费引来热议,“什么都能往里装”的账目乱象,因为对公务接待费范围的厘清而有了进一步监督的依据与可能。而“三公经费”的明确、详细公示,本来就只是启动制度监督与公众围观的第一步。

小小的一项信息公开,或许就真的会让监督多一分“动起来”的机会。信息公开不是终点,只是公民知情与参与的起码条件,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公民知情权的满足一直困在“信息要不要公开,以怎样的形式公开”的出发点,缺乏实质推进。

当然,此次韩委员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出奇顺利,或许并不具有太多的制度意义,甚至可能只是因为所申请内容本身不牵扯太多利益分配。但依然值得追问和思考的是,就是这样一些原本平常的政府公共信息,公民试图详细获知却依旧存在程序阻隔。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诸多信息,本就属于“应当主动公开”的范畴。

回头去看,那些曾经藏着、掖着的诸多公共信息,其公开与否的诸般争夺,与其说是公民知情与权力旧习的拉锯,不啻说是权力部门在建设透明政府这一既定目标面前的左右手互搏,欲罢不能。权力尝试并逐步习惯以一种透明的心态直面公众的紧盯,是权力生态潜移默化在发生着的改变。这样的改革演进,既然无法阻挡,何不全速、合力去做推进?更何况,透明政府的建设过程,原本就该像此次韩委员的信息公开体验一样,“so easy”(如此简单),而且政府对帮助其推进公开信息的公民,不仅不应有敌意和排斥,反倒应该多点配合,多点感谢。

政协委员韩志鹏说,“广州的施政,确实在向阳光、透明和廉政迈进。再给广州多一些时间,相信会做得更好”。这样的阳光愿景,显然不仅是个别公民对特定所在地政府的喊话,而是权利意识与参与意识已经觉醒的人们,对整个国家走向透明公开的期许、凝视与督促。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