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田德政:改革到了需要整体推进的时候

发布时间:2013-10-31 19:59 作者:田德政 浏览:36次

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有智囊人士指出,目前市场热议的议题偏重于经济和市场改革,但无论是从十八大报告还是习总书记7月23日在武汉被称为“习六点”的讲话,都表明本次会议将更注重整体性、系统性、配套性的改革,而非单个领域的细节改革。

对于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社会各界寄予了巨大的期待与厚望,希望中央能够推出更为切实的改革方案,并明确改革进程表,通过对改革的顶层设计,拉开中国新一轮改革大幕。能够让这次大会像1978年那样,成为我国社会进程中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节点,将改革事业整体深入推进。

这次会议之所以引起世人瞩目,就在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在一些矛盾容易化解、容易出成效的领域,改革的触角都已经涉及,改革的效能也得到了充分释放。而一些比较敏感的区域,又因为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改革遭遇堵截,这也正是改革的困境所在,这些严峻现实才是对改革事业的真正考验。

对下一步改革的走势,新一届的国家领导人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前不久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习近平在演讲时说,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畏缩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这番话,指出了改革的艰巨性,表达出迎难而上的决心与信心。

毋庸置疑,过去30余年中,社会各个领域都推出了许多改革举措,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单就政府改革目标而言,我们就推出了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从改革自身的逻辑来看,这里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为我们一直没有可供参考的模式,“摸着石头过河”是我们探索的不二法宝。

这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这种非系统性的改革,在解决了诸多问题的同时,一些新提法、新措施令人眼花缭乱,却没有很好的把握整体,让人有些无所适从,像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一些民众迫切关注的领域,因为缺乏得力的整体改革措施,根子上的矛盾依然存在,成为遗留下来“硬骨头”。

要转变发展方式,又要保持经济增长,不仅要在具体改革措施上挖潜,还要向体制寻找动力,这已经成当下改革共识。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时,各种问题也盘根错节,那种零敲碎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革思路,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只有通过顶层设计,提高改革的系统性、连贯性、前瞻性,通过整体推进、实质变革,才能攻坚克难、让改革继续释放活力。

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改革时机稍纵即逝,问题的积累及矛盾的拖延,只会增加改革的难度与成本。就改革根本而言,面临的中长期性风险是一些既得利益者拖延改革,使得既有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方式所导致的风险,有可能吞噬我们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因此,现在除了有时不我待的决心,还要有壮士断腕的信念来全面推进改革。

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体制转型的阶段,在改革要与历史遗留的“硬骨头”短兵相接之时,顶层设计将起关键性作用。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关头,如何让改革得到继续深化,让社会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要找到撬动新生产力的杠杆,就需要我们拿出全面革新的魄力,系统性、整体性地推动改革进程。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