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马云根:经济学家的最后一搏——改革国企

发布时间:2015-09-10 21:15 作者:马云根 浏览:103次

最近一段时期,经济下滑、股市崩溃无一不在搅动着社会。而这次的经济危机,经济学家的主导地位将不复存在。为此,经济学家们放手一搏,以用牺牲民众更大的代价,挽救其在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当初改革开放,经济学家们已经冒领了经济发展的功劳,占领了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而以往历次的经济危机,并没有损伤到经济学家们的分毫,功劳归己错误是他者,依然洋洋得意的用辩证法翻云覆雨,这次改革不能再落入市场经济学家们“增长”的陷阱。

一、国家观、国家的目的

国家、人民、国企和国家的目的。混淆国家、人民、国企是经济学家的拿手好戏,改革国企的理由,经济学家们的说辞是,例如,“比如讲资本,中国有大量国有企业,国企的资本不属于居民,而属于国家,国企赚的钱分配不到居民手里而归了国家(事实上国企的利润基本上并不上交财政部,留在企业自己用掉了)。至于自然资源所创造的财富,由于中国的资源都属于国家,更分配不到居民手里。”---茅于轼。这是个典型的为寻找增长,而拆分国企不择手段的理由。人民国家,国家是由人民组成,宪法是人民与国家达成的契约,政府是依据宪法的授权而管理国家。国企的财富没到人民手中,应追究的是政府的责任,而非将国家资产一分了事。应该知道,很少有小区没有管理好,而将小区公共财产一分了事的,不去问责物业公司。恐怕国内也很少有经济学家会提倡国家的目的,因为,与国内经济学家们信奉的自由市场理论不符,他们是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拥趸者。国家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在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能终其一生享受健康、和平、自由与繁荣这一美好的理想。适者生存、弱肉强食是追求强大的观点,人民没有了健康、和平、自由与繁荣的权利,在经济增长的信仰中,无法停下脚步,也失去了国家的目的。政府的责任无形中消失了,经济学家们帮助政府推脱责任的水平堪称一流。

二、财富与福利的关系

改革国企,具备一切经济增长的要素,有最好的资源,有最好的福利制度,也有最好的增长潜力。但需要清楚的是,这是在经济出现瓶颈时的幻象,是需要把长期的增长转化为眼下的野蛮增长。在经济学家主导的中国经济社会的条件下,已经将自由市场的竞争机制发挥到顶点,现在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抨击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是在阻碍经济,也在抨击本国的“劳动合同法”影响经济,更有的是在提倡国家的税收政策是在影响经济。如果,增长的幻象是财富,财富和福利的区别是,财富是能者夺得,而福利是人皆有份。如果,增长的实质是福利,财富和福利的关系是,财富会带来社会福利的提升。

三、生产的目的

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商品的需求,这是古典经济学的观点。这在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学家是不愿承认这一变化,而成为社会的旁观者。人口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已将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科技已将生产商品的方式,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满足着社会。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这一口号已无人质疑。人的生产劳动不再是创造财富的方式,而是人的基本权利,科技是生产的主要承担着,而大部分的人则成为了生产链条上的旁观者,生产的目的变成为首先是分配劳动,不再是首先为生产商品。我国的海外投资,以低价和速度的方式,不是亏损,就是失败,其原因是用了经济学家的市场自由竞争的思维,忽略了所在国家的劳动力因素。

改革国企,不是为经济学家们的增长做牺牲,也不是经济学家们为政府摆脱责任而缴纳的“投名状”。国家、人民、国企和国家的目的,是谁的责任由谁来负,经济学家们不应混淆国家、人民、国企,不去误导民众,才是在为社会做出最好的贡献。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