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胡德平接受凤凰卫视专访实录(下)

发布时间:2009-02-17 00:14 作者:胡德平 吴小莉 浏览:77次

解说:
对于胡德平这个人曾经有媒体这样报道,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有“两个”胡德平。一个是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被媒体围追堵截到了进不了卫生间;一个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长子的胡德平,喜欢吃辣味湘菜,习惯斟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娓娓而谈。
的确在胡德平的身上人们会发现他“多元”的侧影,而每一个侧影,又都会引起人们不同程度的关切。即便是作为学者,他除了曾经担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副馆长之外,还曾经踏足香山遍寻曹雪芹的遗迹,成为颇有心得和建树的“红学”专家。
转身从政二十多年来,胡德平对于民营企业的呵护又始终如一,即便因为驳斥民企的“原罪论”受到了争议,也初衷不改。
而对于经济的看法和认识,胡德平言谈之中,也多少流露出了父亲胡耀邦对他的丝丝影响。

一、胡耀邦对经济改革道路的思考

胡德平:他在1982年的时候,就是认为东欧的一些改革,包括我们认为是最成功的匈牙利的改革,他说未必成功。
他说他们的改革,他们的经济的改变,仍然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之中。然后就说现在世界上有三种做法,中国到底要走那条路,他希望(全党)来探索。一个就是苏联的高积累、低消费、剥夺人民,强制发生生产的这条道路,他说这个我们不能学。
同时在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面,现在又变为一个高举债,迎合老百姓,说这个也不成。他说这是一条路,我们不能走。
第二条路是资本主义的路,我们不走。就是过度的竞争,让人们都异化、都变形了,完全追求利润了,说这个我们也不能学。
他第三个就是说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生产和消费应该怎样来配备,他说这个我相信我们十年,五年、十年我们要走出一条路来。

二、光彩事业

解说:
1983年8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舆万里、习仲勋和王震等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300多名全国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先进代表,并即席发表讲话,题为《怎样划分光彩和不光彩》。说到一切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劳动,都是光彩豪迈的事业,鼓动个体私营老板们干光彩的事,做光彩的人。
自此私企在中国得以“正名”。

胡德平:老百姓既然可以种田做工,为什么就不能经商办企业呢?社会主义国家就能够把这些全包了?他召唤着一代新人吧,希望这一种新的中国和民族,能够在经历过这种磨难之后,应该有新的作为。

解说:
那一天包括后来成为中国“私企第一人”的姜维,在内的许多个体户,是边哭边听完或者是读完这个讲话的。一度“很不光彩”,甚至“找对象都困难”的个体户,终于挺直了腰杆。十年之后的1993年,中国民营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由此酝酿催生。

胡德平:就是在1993年的时候,人大政协一下子从原来只有两个政协委员,就是那一年1993年,一下子增加了二十多位全国政协委员。
主持人:您说民营企业家?
胡德平:对,那回是对全国的民营企业震动是非常大,所以大家一下子劲头非常足。是在这个时候,同时就是大家也在想,我们成为一个公众人物了,我们成为一个政府承认我们,那我们应该对国家,应该做些什么事。

解说:
1994年4月22日北京国谊宾馆,一位年轻人夹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文件,匆匆推开时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的房门。
谈话间年轻人在纸上记着两人关于扶贫的各种想法,随后又信手搓成一团扔进旁边的废纸篓里,胡德平赶忙从废纸篓里捡了出来,郑重的说:“将来这就是历史”。
第二天下午,在全国工商联七届二次常委会上,这个叫做周晋峰的年轻人宣读了一份倡议书,名为《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
1995年10月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成立,会长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的王兆国出任,胡德平出任法人代表、副会长兼秘书长。

胡德平:当时我是反对的,我说起个别的名字吧。
主持人:为什么?
胡德平:我说何必把这个民营企业的这个号召,这个倡议和光彩挂得这么紧。因为当时大家,我知道大家心中也明白,是对耀邦同志也有一个纪念,一个尊重的意思。作为家庭,作为子女我说还是起个别的名字。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统战部的副部长、工商联的党组书记蒋民宽,和工商联的主席经叔平,他们也同意,他说民营企业家说的这个建议是好的、是对的。这个光彩事业的这个名义、招牌也是很响亮的。就是说,就是应该定下来,不要再犹豫了,就是光彩事业。
中央领导层的瑞环同志,他是中央领导,以后江泽民同志又给我们题了字,然后就推动起来了。

解说:
2000年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成为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的特别观察员。这一年的5月,胡德平率团出席联合国特别联大会议,发表了题为《光彩事业的文化理念》演说,引起了各国代表的热烈反响。

胡德平:联合国他们那个经社理事会,发现了我们这种模式之后,他们也是主动地和我们联系,对中国这样的做法还是很有兴趣的。
主持人:他们对于我们的做法里面,觉得最独到的地方,或者是最赞扬的地方在哪?
胡德平:就是可以用商业的行为来扶贫,不是就是政府的救济,不是只是政府的努力,就是商人也可以参加扶贫。

三、绿色经济火车头

解说:
2008年岁尾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绵延之势不断加深。中国被称作是此次危机沙漠中的绿洲,而一些业界人士,也将这次危机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企业调整发展战略的难得机遇。
12月17日,一个由多方面专家、学者组成的“绿基金”课题组,在北京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绿色火车头论》一书。提出泛长三角经济合作区“6+1”模式,和“绿色火车头计划”。期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当中,以此为抓手,推动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这个课题组的组长就是胡德平。

胡德平:现在北京市啊,三面垃圾已经包围北京了。就留着一面了,我们还不突围吗?我们还要坐困愁城吗?现在我也听说在北海道,就是北海道的空气负离子的空气,是专门有人来采集的,采集了之后给东京,这种繁华的城市里面来吸,那还是要花钱的,氧吧。原来喝水,呼吸空气还用来交费吗?现在这些东西都逐渐地打上了劳动的印记了。

解说:
《绿色火车头论》一书,披露了一些数据触目惊心,据国家统计局公报,中国GDP居世界的位次已经上升到第四位,但是能源消耗也已占到了世界总量的10.6%。中国不仅是世界煤炭消耗第一大国,而且是世界油电消耗第二大国。而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到4倍,能源利用率低下,已经成为了困扰中国最重要的难题和制约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
胡德平说西方学者用“红色火车头”来形容现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胡德平:什么叫红色火车头呢?就是你们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你们是个既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对世界也有负面的影响。就是说我们应该打造一个“绿色火车头”。

解说:
提到“绿色火头车”的课题构想,胡德平提到了给他很大启发的有两个人。一位是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另一位是父亲胡耀邦。

胡德平:八十年代末在贵州最贫困的一个地方,就是毕节地区。毕节地区胡锦涛同志在做省委书记的时候,就是说毕节地区应该怎么来发展呢?他和我们有过一次讨论,他希望我们带着党派的人去那出主意、想办法。在当时还没有想到民营企业,但是他提的口号呢,就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
另外一个呢,我父亲也怪,他就特别喜欢绿色。而且我父亲是在1956年,他就把全国的青年召集起来,在延安举行过一次绿化大会。他说延安今后的发展呢,应该是近山浅山花果山,远山高山森林山。
远在海峡那边的台湾的朋友——宋楚瑜,他看了这些资料,又给我们写了一个序,写的这很好。
他(宋楚瑜)说我们搞绿色产业,搞绿色生态建设,他说这个我们只是个民间的呼吁,他说这使我想到了蒋经国先生说的“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我说我们很多领导人从毛主席那开始,很多人是也都有这样的抱负。我说我父亲他也说过一幅对联,他是修改的,他说是“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解说:
胡德平说,他们与宋楚瑜商量,将以公开募集的方式,在大陆和台湾各选择100家企业,共同捐资设立“两岸绿色产业基金会”。这也是“绿色火车头计划”关键性的第一步。

主持人:在台湾方面,宋楚瑜先生跟您谈完之后,他是不是本身也有一些希望在台湾方面进行推动的一些事项。

胡德平:他也很明确地表示,他说他参与这个事呢,绝不希望只是喊喊口号,表表态,他是要有实际行动来共同推进这个事,现在呢我们也在联系一些我们认识的企业家,做这些环保生态,绿色产业的这种企业。
有的人把深圳的房地产给炒热了,把上海的房地产炒热了,我们的哪个英雄人物能够把我们沙漠的房地产来炒热了,这才叫中华民族的英雄。是吧,把那个沙漠,种上树种上草,可以种庄稼了,人们可以来居住了,人们在这来盖房子了,可以搞工业了搞农业了,这个也是个环保产业,生态产业。

四、尾声

解说:
与胡德平的问答,不知不觉间持续了近四个小时,他的亲和务实、坦率健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为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说,有幸在父亲身边长大。言谈中,无论是提及他现在所专注的民营经济“绿色转型”,还是曾经青少年时期的坎坷岁月,胡德平都会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留给他的种种记忆。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去世之后,胡德平曾经朗诵这样的诗句怀念父亲:

四月十五日傍晚
有几行稀疏的雨
在沉默中
为一个沉默了两年多
终于走向最后沉默的人送行
他的生命
结束在不该结束的时候

主持人:在父亲和您的交往过程中,你陪伴他的过程当中,其实你也经历过他两次的人生的一些起伏,他离开职务之后,您是不是又开始恢复跟他散步的这个机会,然后他有没有机会跟您长谈。
胡德平:这一点是最遗憾了,确实他也想谈,我也想问,但是,总觉得是有时间,有时间。这点非常遗憾。
他真是,是想把这些改革开放所遇到的问题,他想一条一条地再梳理出来,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是怎么认识的,我怎么提出来的,然后党内是什么,有什么各种意见,现在实践检验又是如何……他是想整理这个。
他就准备再把他的历史再整理一下的时候,他去世了。
 
解说:
胡德平说,父亲很尊重毛泽东。对党内很多问题,他没有畏惧,往深里想,他走了别人不愿、不敢、不想走的崎岖小路。受父亲的影响,即便在文革期间,父亲被打倒、自己被下放到干校种菜、养猪,胡德平也从来没有绝望过。

胡德平:当时我就对这个打倒,我首先是很,首先是很震惊了。说我的外婆嘛,那也是一个老人了,但是她也有文化,她那句话我现在记得这很清楚。她说,哎呀,都做到这么大的干部了,这几十年了,她说谁会想到他们会犯错误啊。这个是我外婆的话。
当然我很震惊,但是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我总觉得这个事没有完,所以当时呢我就给毛主席真写了一封信,我说我是谁谁的孩子,我说我对他是怎么认识的,我说我认为胡耀邦,在思想路线上,是属于刘少奇的思想路线的范围,但是组织路线上他不属于刘少奇组织路线的人。我当时我就做出了这么一个判断。我回来以后,我和我父亲一见面的话,我把我这个信,我跟全家人都说了,我父亲一听这个话,他说我估计这封信,毛主席他看到了。
主持人:在你写信之前是家里人不知道的。
胡德平:那是不知道的,那得自个儿来冒险嘛。

解说:
胡德平说,尽管小的时候,与许多革命家庭一样,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似乎比较少,但是他却能够时常感受得到父亲对年轻人的那一份热情和关心。

胡德平:那回呢,我父亲这在文革那还没结束呢,我给我父亲说,我说爸爸,这是我一个同学,他在五七年的时候也被打成右派,他是北大的。我父亲一听就说,他说我从来就反对在学生中来打右派,我胡耀邦向来不赞成。他说我更没见过那么很高级的领导,但是我接触的干部,党政干部就从来没有一个人说过这个话。这个我作为一个佐证吧。但是在学生中打右派,在青年人中这样打右派那是相当地多呀。

    主持人:这是我们在凤凰网上征集网友的一些问题啊,我们选了一些问题来跟您做快问快答。凤凰网的网友问,胡德平先生您好,您认为中国民众对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有偏见吗?
    胡德平:反正是需要继续深入了解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这个问题不能用有或没有来回答。
胡德平:哎,确实不能简单地说。
主持人:但是您觉得就是说,我们中国的民众对于民营企业家本身的见解是中肯的吗?
胡德平:也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现在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了。
主持人:胡德平先生您好,胡耀邦同志可能也有缺点,您认为您父亲的缺点主要是哪一点。
    胡德平:这个对父亲的评论,应该很慎重,我只承认他有缺点,有弱点。
    主持人:他的弱点您觉得是?
    胡德平:但是弱点和缺点,还真是不好说。但是他在个人的道德品德上,我觉得,我没发现他(的缺点)。有的时候我好像觉得他特别容忍,特别那个,那个压抑自己,但是有的时候我觉得他特开朗,特那个思想很活跃,有的时候他特坚持,哪怕什么,我也很坚持,所以这个也不能算。但是我承认他是有缺点的。
    主持人:请问您父亲对你的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胡德平:就是他对理论问题的寻根究底给我印象这最深。他说,要保持一个真善美的这么一个心态吧,你就不要怕坐冷板凳,你就不要怕不被重用。
    主持人:就是宠辱不惊。
胡德平:他的意思就是说,你要追求什么,你就不要怕付代价。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