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商》要有新视角

发布时间:2010-11-15 21:20 作者:胡德平 浏览:108次

今天,《民商》杂志创刊,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此,我表示真挚的祝贺。

一本杂志要办得新颖独到,能顺应历史潮流,得风气之先,关键要有独到的办刊视角和对国运民生的关注。这里我想到一个"百年视角"的话题。首先想到毛泽东,他在1956 年11 月纪念孙中山先生的讲话中,从1911 年的辛亥革命,他算到1956 年,整整四十五年,他又从1956 年算到2001 年又是一个四十五年,共九十年,也是百年视角吧!毛泽东说:2001 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在工业化的道路上,我国已进入中后期,我们不但要成为工业制造大国,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创新大国。毛泽东的百年视角可谓气魄宏伟,让人信服。

但他还有更深刻的思想,警告21 世纪的中国人,他说:"但是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四十五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中国人为何要谦虚呢?他认为道理很明显:"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话说得太好了,这是当时毛泽东的历史观和世界观,非常感人。但是否毛泽东因此就谦虚谨慎了呢?否!从第二年开始,至他老人家去世,国内一系列"左"的政策越来越极端,他越来越不谦虚谨慎了,不但发动、领导了十年文革,而且想把反帝反修的革命输入到全球!即便中国今日之变化也不是抓阶级斗争的结果,而是改革开放的收获。

因此,在以百年历史视角探测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时,我们完全有理由,以历史伟人为鉴,不管我们经济如何发展,我国都不能在国际交往上有任何大国主义的表现,并应在文化、国民素质上铲除这种骄傲、自大,经不起成功,经不起胜利的心理土壤!

我认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心态首先应表现在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上,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上,要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平等观念,要有那种"人能往,我亦能往","人不敢往,我亦愿往"的使命感和政府的负责精神。何况有人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只是大,而不强,就是强大了,还有文化、社会、法律、政体方面的软肋和改革任务。如果我国骄傲不谦虚了,那么建国后的百年结局,中华民族还要吃亏。

说到21 世纪,今后几十年的发展,自然离不开绿色经济和一系列的科技产业。我认为这些新兴产业我国也有条件不落人后,可以在不少行业夺冠的机会,其中一个条件就是更加重视中国文化,并要大大发扬。

2000 年10 月31 日第一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发射成功。但为何命名为"北斗"呢?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如中华民族这样熟悉北斗七星的,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有话曰:"北斗七星,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旋、玑、玉衡是北斗七星中的三颗星星,在此代表北斗七星。意思是北斗七星居于天体的北端,为众星之首,众星随北斗运转,并左右掌控着世上的春夏秋冬和天地人七件政事。天上人间的运行都是有规律,有道可循的,正可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我国"天人合一"哲学最理性的解释。请注意:司马迁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是把春夏秋冬、气候问题看作是人与自然头等大事来认识的。今天大自然、气候对人类的报复日益加剧,不管哥本哈根会议如何,有我国的先贤、哲学在前,我国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发展时,我国应对绿色经济、节能减排更加积极才好。

我国科技人员根据我国的传统文化把定向定点的导航卫星系统贯以"北斗"之名这是中国文化的反映,是古今文化相互传承与承认的典范之例。同时我们的头脑还要冷静、客观。虽然中国的古老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却不能视之为现代科学成果的原创理论。但有无哲学浇灌的营养和历史沉淀的沃土,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人员精神层面上呢?若说完全没有,我认为这是文化上的、民族上的虚无主义的态度;只要承认有,且不问作用多大,这份文化遗产,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现代化,接受科学的一种资源,一个条件呢?我希望今后半个世纪有更多如"北斗导航系统"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能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和条件,使我国的科技文化的进步与运用,更具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

前几天,凤凰台的石齐平先生就提到《史记》和"北斗导航系统"的关系问题,我认为很有新意。中国古代天文学还认为:北斗七星的东方是青龙七星,西边是白虎七星。两个星座都围绕着北斗七星运动。湖南学者周仕一进而认为两个星座是做着同步异向双螺旋的运动。几千年来,由视觉观察到的天象也确实如此。这和DNA 双螺旋结构有着异曲同工之效。不能不让人惊叹。周先生曾被英国李约瑟邀请到剑桥翻译过《周易参同器》,他的学术观点应予重视。

在描写矛盾运动的过程中,把对立的双方描写为一种同步异向双螺旋的向上运动,这是我对矛盾运动形态的一种新认识。"向上"二字是我大胆加上的,意思是有否定之否定的内容。今后几十年,中国和美国可能也是这样一种关系。不然中美两国为何既对立又统一;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既各有其鲜明特点又有其互补之处;既有斗争,又总是斗而不破呢?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再让中国吞下屈辱的苦果,但也不是斗争就要一味斗到破裂才好。这一古代东方的智慧还需要我们好好回味,如果确有道理,那么在国内,我认为今后集中要抓好绿色经济、高新科技产业,再加一个城乡统筹建设的土地制度。在国外,对世界的和平与战争问题,对世界各国社会制度的进步与变革问题,也需要有更新的视角予以考虑运筹。

在《民商》创刊之际,以这一视角谈这一番感受,是想和中国企业的领袖们一起在未来的日子里,共同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这也是我对《民商》的一份期待吧。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