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奏响土地的科学畅想曲

发布时间:2013-01-17 21:40 作者: 浏览:113次

[提要] 土地问题无疑事关重大,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成功回应社会上对于土地的诉求成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法宝之一。”面对一屋子人出神地听讲和专注的眼光,说得兴起的胡德平略显羞涩,“我有点科学畅想曲的意味了。

土地问题无疑事关重大,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成功回应社会上对于土地的诉求成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法宝之一。

2012年11月23日至28日,中共十八大胜利闭幕不久,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启动的首个调研课题是“搞好土地确权,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团长包括82岁高龄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和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胡德平。在得知本报记者的采访愿望后,胡德平答应得很爽快,11月25日晚7:30分,不顾一天调研的疲劳,在浙江省嘉兴市德清县的酒店房间内,包括多年从事光彩事业的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谢伯阳委员、有着“土地委员”美誉的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著作等身的北京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成贵委员与本报记者展开畅谈。胡德平的精心安排不仅显示对这一问题的慎重和关注,还体现了其一贯广泛听取不同意见的工作作风。

面对与会者激烈的争论,胡德平总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他开门见山表示,“解决土地这个难题,根本上还是要从所有制把问题给解释清楚,别的解决方法都会按起葫芦浮起瓢,产生一系列的派生问题,我想从七个方面着重谈谈土地所有制问题。”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一直都是土地私有制,全世界实行的也是土地私有制,需要澄清的误区是,土地可以私有并不意味着土地归私人所有,以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而言,现有40%的土地仍属国有土地,历史上国有土地占比高达80%。中国现行的是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这一独特的土地存在形式使土地问题更加复杂。尤其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复杂过程,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持续不断。面对不同的声音和各种置疑,胡德平认为,需要坚持的是属于农民的土地要在城市化进程中让农民分享越来越多的收益,同时,要在确保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放开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用益物权等,土地流动起来才能进一步实现价值,当前要致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

由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地方的大胆实践已经使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规变得滞后,与会人员的焦点集中在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有着不同的权能,譬如农民在集体土地盖的房就没有房产证,也不能到银行抵押;农村人可以在城里买房,但城里人不能在农村买房,否则就是身份不明的小产权房等等;面对集体土地是否一定要征用为国有土地再搞建设,胡德平提出了大胆设想,“我们能不能探索用集体所有制土地来搞小城镇开发呢?”据悉,北京香格里拉酒店的土地仍然是集体用地。“土地是农民唯一的生产资料,如果不让其参与工业化进程,何谈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呢?”。

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胡德平强调,有条件地方的农民最好是通过土地合作社等方式组织起来,以土地合作社为载体对外开展经营活动,农民是土地所有人获取土地租金先有保底收入,在此基础上再成立土地开发公司进行商业化运作,可以发布信托计划等吸收社会资金进入,政府也能投资入股,使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听到北京市门头沟区已经发起“富民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胡德平非常高兴,“我们强调所有制是对的,但全民所有制一定要和全民有关系,我还提出一个地方全民所有的概念,就是某个地方的发展通过信托的形式汇聚全社会的力量,真正实现地方的发展与全民的利益紧密挂钩。”面对一屋子人出神地听讲和专注的眼光,说得兴起的胡德平略显羞涩,“我有点科学畅想曲的意味了。”

(来源:人民政协网)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