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张梅颖副主席,各位领导、专家、艺术家、企业家及到会的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参加第三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首先请先允许我代表艺术节的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对艺术节活动的宗旨和今后的设想汇报三点意见。
在促进祖国文化艺术发展繁荣的重要时期,我们固然要重视当代世界各种文化艺术的思想流派,把握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主流方向,同时也必须对中华历史文化进行认真的学习和整理、继承和发扬,只有这样才有祖国文化复兴和创新之说。中华文化源流久远,代表人物不计其数,内容丰富多彩,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发挥作用的位置。对曹学芹学会来说,真用得着《红楼梦》中的一句名言: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如果我会能在曹学芹的学术研究上、艺术节的推动上,进行不间断的努力,持续发挥作用,那这一箪食一瓢水的工作,也是令人神往的,学会也就为祖国的文化发展、复兴工作贡献了微薄力量。这是我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学会成立后,我会征集了李煦后人保留的李煦许多信函抄件,并在学刊上发表。 2010 年和北方昆剧团共同推出并上演了曹寅的《续琵琶》。申报“曹学芹西山故里”规划在北京市立项。这都是学会的工作和成绩。
但同时有不少人也对学会提出批评意见,“为何北京曹雪芹学会”对曹雪芹在北京的生活涉及不多呢?关心他的人都在问:他生活的最后一站究竟在北京西郊哪里?在何处著书?周围的生活环境如何?他的职业、身份是什么?他的生活来源怎样,他有没有下层朋友,有没有二次婚姻?他对绘画艺术了解多少,对西洋画技有无知识,字体如何?还有什么社会活动等等。
其实我会是有自己看法的。这就牵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陆续发现出的若干历史文物,四十年后,我会愿对这些文物再做审视,尤其欢迎大家批评、质疑。我会会在历史实物的基础上和热心读者的问题进行讨论。
最后一点,艺术节最后一项活动是我会和北京、上海、江苏、河北、江西、辽宁有关单位签订曹雪芹研究互相联系合作,组成学术文化联盟的协议。
我国的文化生态只要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制度、机制,就会有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生态效益,我会也会本着“嘤其鸣矣,求其支声”的态度,和中外有关文化、艺术、企业单位加强组织交往。
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国都,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又是我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的中心。非常高兴,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公园管理中心都是艺术节的主办单位。曹学芹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他的著作就是人类文明进步路途中的一盏明灯。我们主办单位一定努力营造、香山、卧佛寺、正白旗、白家疃浓厚的文化氛围,利用好这里的文化资源,积极宣传人们之间彼此的人文关怀力求减少一些暴戾之气。把年年举办的曹学芹文化艺术节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