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石家庄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5-12-03 22:24 作者:胡德平 浏览:294次
胡德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胡德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国的经济状况正处于结构升级、产能消化、增速换档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方面河北省和全国没有两样。另外,是否全国还有一个污染的治理期。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河北省、山西省的任务比其它省要重的多。它除了自身的防污治污问题,还极大地影响首都北京的环境生态。
      我想在座谈会上谈谈耀邦同志对防治污染的思想。在《胡耀邦文选》中,有一篇谈话——《在北京郊区考察工作时的谈话》,时间是1980年4月26日、27日两天。他对破坏首都环境的污染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第一点,他说“北京已变成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了”。他接着说,“首都究竟要搞成什么样子?难道我们现在还不要想一想吗?”
      当时的首都北京确实脏乱差,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度,却风沙扑面,尤其是一到冬天,大街小巷多数家庭都要生蜂窝煤炉子,集中供暖的地方也多是烧煤的大锅炉房。那时的工厂也占据着城市的优质用地,甚至当时的领导人也希望站到天安门上,看见高耸的烟囱,滚滚的黑烟,认为这就是工业强国的景象。我们在北京生活的时间久了,也不觉得有什么不适,真是久入鲍鱼之市不觉其臭!
      但耀邦同志却在这时发现了北京的污染问题。是他先知先觉吗?我认为也不是,他好像也是看了国内的《参考消息》后有了这种认识,他之所以说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一定是有根据的,一定是外界材料给他的印象,他当时不可能知道欧美、日本的环境情况。他的觉察、敏感和我国的开放有关。
      第二点,污染问题反映的是一个什么问题?他认为:“焦化厂、化工厂是污染源,有个工业发展方向的问题。”我认为起码有如下几层意思:
首先,焦化厂的产品是焦碳,是炼铁、炼钢的燃料。这些焦碳大部分是供首钢的。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如果要消除焦化厂的污染源,那么首钢怎么办?是停产,还是搬迁?停产不可能,那么只有搬迁一路可走。因此引起了到底是搬首钢,还是搬首都的争论。最后决定还是搬首钢,但是因为对首都污染严重性仍认识不足,所以直到2008年世界奥运会前夕,首钢才搬到河北唐山曹妃甸。
      焦化厂还产生大量的煤气,煤气可集中解决市民做饭、取暖的问题,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煤炉。现在北京的煤气已被更为方便、清洁的天然气代替了。这是首都治理污染的一大进步。当时耀邦同志提出的水力发电,因北京的水利资源匮乏,所以还不能担负起北京市民的用电需求,但他指出的清洁能源的工业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一个月后,他到了西藏,就提出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问题。
      其次,化工厂也是污染源,难道也要消灭吗?耀邦同志的意见是化工厂应建设在原料产地,不必什么化工厂都在北京建。如煤化工就应放在山西,石油化工就应放在产石油的地方。北京想建大型化工厂,因为石化产业的产值大,利润高、税收肥,一味贪图这些,并不可取。这也不是工业发展的科学方向。
      最后,耀邦同志认为:“用电做饭,价格太贵,国家可以补贴,”“电可以减少污染,烧煤还要投资净化空气。二者比较,哪个更合算?净化环境要综合办,不要单项办。”他认为,用上清洁能源,虽然价钱高,国家要补贴,但和污染了环境再投资治理,二者应该做一比较,综合考虑。比较什么?比较成本,比较投资,比较综合效益。
第三点,首都不搞重工业,不搞重化工,首都工作是否就是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呢?耀邦同志认为:“发展生产,不能反对,不发展生产还叫什么共产党,我们还叫什么共产党员。”“发展生产”,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的中心工作,它的意义和战争年代的革命意义是一样的。耀邦同志渴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建设、生产问题上能尽情发挥。
      他在这篇谈话中,谈到首都应发展旅游业,他说:“发展工业,旅游业不叫工业?是无烟工业。”“可不可以在近郊区搞几个大公园,还要考虑逐步建设高速公路。”外国人来北京,“中国的长城别处没有,都得来看。”现在北京近郊新建的大面积的公园有奥林匹克公园,玉泉山林地公园、南海子保护湿地……北京的环城高速公路就有六条。
      耀邦同志同时还看到北京的服务、修理、旅店、食品、蔬菜等行业非常落后,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他认为这些行业“都关乎安定团结和方便群众”,必须转换思路,大力发展。这里他没有谈到金融服务业,这毕竟是1980年4月的思考,无法求全责备。
    耀邦同志对首都的绿化十分关注,他说:“单搞苗圃种树不行。研究一下可不可以点籽?”“把北京的树种起来,是一件大事。五年到八年的时间,要做到真正能完成绿化。”在绿化问题上,他还做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号召和工作。他说:“要提倡户户养花,要用美化环境来引导群众改变风气。”他随手一指火车上的地毯说:“我们这个车上有地毯,就不随地吐痰了。”从两个文明的建设上,他又引申到治安工作上,他说:“当然抓人,批判也是必要的,”“我也可以用另一种办法搞好社会治安,引导青年去种花种草,看电视、学文化。”
      我认为,耀邦同志把抓绿化,抓环境,抓污染治理相互结合起来的经济观点有相当的价值。只要早起步并坚持下去,北京的污染问题就不会有现在这么严重。
      1983年,中央书记处正式提出了北京建设方针的四条意见,明确了北京今后的产业方向就是旅游业、服务行业、食品工业、高精尖的轻型工业和电子工业。
现在北京的污染严重,京津冀大区的污染是连为一体的,同样严重。现实的情况是为了首都的重大活动,为了全国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北京的环境保护,政府不得不做出一些硬性规定,制约了河北等地经济的常规发展。此事虽属无奈,但不能长期如此。面对现实情况,党中央、国务院目前规划了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和治理污染的整体规划。我想,河北省只能奋起应战,改变过去的发展模式。我提几点建议,愿和大家交流。
1、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人类公害。
2、 用过剩钢材,更换地下管道。
3、 盘活撤资的外企,保证国内需求。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